• 32阅读
  • 0回复

家人眼中的汪洋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4
第4版(要闻)
专栏:

家人眼中的汪洋湖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齐海山本报记者单向前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在40年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夫妻两地分居30年,两位老人去世、三个女儿出生,他都不在家中。至今三个女儿仍和他生活在不同城市。
  走进这个普通的家庭,听女儿说父亲、听妻子讲丈夫,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一位共产党人的家庭观、儿女情,更真切地感受一位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博大胸怀。
  女儿说:“他是家中一座山”
  汪洋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汪冬梅,二女儿汪杰,三女儿汪强。
  1987年4月,汪洋湖从舒兰县委书记的岗位调任吉林市市委常委、秘书长,两地生活20多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三女儿汪强回忆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一起吃晚饭,对我们来讲,太不容易了。饭桌上,爸爸不停地询问我大姐的病情,还不时为即将参加高考的二姐出谋划策。家中的煤气罐不用瘦弱的母亲换了,几十斤重的米袋子有人扛了。他真是一座山,使全家有了依靠。”
  但这种有依有靠的感觉,转瞬即逝:8个月后,她们的那座“山”又带上行李从松花江畔的家乡去了长白山麓的浑江(现白山市)。遥遥几百公里,拉开的是父女间的距离,加重的是相互更多的思念。
  当大女儿正在省医学院进修即将结业考试,所在单位精简人员急召她回去的时候,她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打一个电话,使自己能够完成学业、保住工作;当二女儿高考落榜,在仓库做临时工的时候,她多么希望已经做副厅长的父亲,能够动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找一个女孩家更体面的工作;当三女儿中专毕业,没能找到工作,和丈夫商计揽点活搞个体建筑的时候,她多么希望每年掌握几十个亿工程资金的父亲帮他们一把,渡过难关。
  “一人当官,全家沾光,老百姓能不戳我们的脊梁骨吗?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就要按党的规矩来!”“做人要靠自己的奋斗,不要依靠别人。”“我的责任是当你们的人生向导,而不当拐棍儿,更不能给你们安排一个安乐窝。你们应该和社会上其他年轻人一样去闯,走正自己的人生之路,从实践中懂得艰辛,学会创业,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生活基础更加牢靠!”这一句句掏心窝的话,就是她们想要依靠的那座山的回声。父亲不爱她们吗?冬梅忘不了,她有胃病,每次回家,吃饭时,细心的父亲总要亲自给她做一碗她最爱吃的鸡蛋羹;汪杰忘不了,她爱学习,父亲外出,常常给她捎回几本有关学习的书籍;汪强忘不了,她家生活有困难,父亲常从省吃俭用的节余中,拿出钱来接济她。父亲一辈子克
  己自律,为了什么?她们每年春节回到家里,发现父亲在这几天最美的事就是睡觉。一年到头,除了这几天,他几乎天天都在忙工作!可女儿们没有从他嘴里听到过一个苦字、一个累字。
  汪强说:“我骄傲我有这样的一个爸爸。他没有给我们房子,没有给我们票子,但他给我们的财富,却是千金难买。他像一座高大、挺拔的山峰,指引着我们自立、自强地去生活。”
  一位亲戚说:得给他“平反”
  汪洋湖爱人的妹夫以前找汪洋湖办事,碰了壁。四处说汪洋湖不近人情,是个“傻老冒儿”。随着汪洋湖的事迹在关东大地的传颂,他主动打电话给汪洋湖说:“以前对你不理解,现在得给你平反了。你这官不是为咱家干的。”
  汪洋湖接到那位亲戚的“平反”电话,十分感动,他说:“我深知老百姓最痛恨贪官污吏,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清清白白的做官,决不能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现在他们理解了,我很欣慰。”
  对家庭,对亲人,汪洋湖有着深深的爱。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那一天,看着全家老小一个不落地回到家,汪洋湖乐得合不上嘴。他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带上照相机,领着大家去南湖公园。小小的相机记录了这个家庭难得的团聚和欢乐。谁想到,坐出租车回来时,照相机却忘在了车上。汪洋湖急得像个孩子团团转,嘴里一个劲念叨:“把胶卷送回来就行了!把胶卷送回来就行了!”家人上楼去了,他仍守在马路边,
  眼巴巴地等着。他多么希望司机能够返回来,在他心中,那不仅仅是没有洗出来的照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血肉之躯,汪洋湖和常人一样向往天伦之乐。但是当个人家庭和党的事业相矛盾的时候,当家人亲属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把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埋在内心深处。
  老伴说:愿他身体健康
  如果不经介绍,你是不会将她和一位独自支撑家庭30年的厅长夫人联系在一起的。质朴温厚,这就是汪洋湖的爱人温淑琴给人的印象。
  谈起和汪洋湖的生活,温淑琴有比别人更多的感触。“他这些年的心血都用在工作上了。他就这么个人,多少年也走不了样,家里也都习惯了。我也知道,不管咋的,他心里一直装着这个家。”
  温淑琴不能忘记在永吉县生活的日子。汪洋湖尽管是县委领导,但是在农村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有一次家里火炕堵了,她自己不会扒,公公婆婆年岁又大,干不了。凌晨时分,全家煤烟中毒。汪洋湖接到消息,连夜赶到医院,看到一家人转危为安,算放了心。回到家里,又连夜把炕扒了,疏通了炕道,再把炕垒起来。天一亮,又赶回了农村。老百姓的事,他也放心不下呀!
  温淑琴怎能忘记1990年的1月。这时,汪洋湖由白山市委副书记调任省水利厅副厅长。厅里当时正在进行上年度的年终总结,就让他回家休息。这个月里,汪洋湖把家里面的买菜、做饭、洗碗、擦地等家务活全包了。望着他忙里忙外的身影,温淑琴心里明白:老汪是想把以前亏欠的全都补偿回来,他不是不愿和自己分担这个家庭的重担,他实在是没有时间。
  作为一位母亲,温淑琴多么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有一个安乐的家庭,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面对着汪洋湖不准参政、不准搞特殊、不准收礼的“约法三章”,她知道,吹枕边风是没用的。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像老汪一样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
  1994年,温淑琴从吉林市搬到长春,年过半百的老夫妻团聚了。但温淑琴还是放心不下:“他是个倔脾气,工作中的苦辣酸甜从来不和我说。我真担心他在外面出事、得罪人。”有一天,老汪请她下馆子,改善生活。老两口刚刚坐下,呼啦啦围上了一大圈人:“您是汪厅长吧?”“汪厅长,我知道你的事迹”……听着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言语,温淑琴心里有了底。
  谈到以后的生活,温淑琴说:“老汪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工作一忙,就忘记吃药。他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我希望他能够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