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脱贫有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经济快速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4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脱贫有路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经济快速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刘亮明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一直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来,想不到仅几年功夫就面貌大变。“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2.5%、77.3%和26.7%。一个边疆贫困县,是如何开辟经济快速发展新局面的呢?
  构建启动经济的支点
  直到1997年,和林格尔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才分别为3.8亿元、1955万元和1300元。这样的经济状况,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要摆脱贫困,几乎不可能。县领导反复研究,达成共识: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构建一个启动经济发展的支点,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
  搞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的资金至少在亿元以上。以该县的财力,几乎是天方夜谭。怎么办?他们琢磨出的做法是,政府只负责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能办的想办法都交社会办,以此盘活土地资源。这一做法果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1999年,和林格尔盛乐工业园区破土动工,政府只进行了土地平整、修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水、电、通讯、气等设施都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相关部门和企业建设。仅两年,政府就用不足2000万元的投入,完成了2亿多元的基础设施建设。4平方公里的园区达到了“七通一平”,荒沙滩转眼间形成6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
  引进培育产业龙头
  引进培育产业龙头是工业园区发挥启动经济支点作用的关键。和林格尔县的做法一是“先予后取”,二是作好协调服务。
  1999年,刚起步的蒙牛乳业公司要选厂址。县领导多次向公司领导介绍盛乐工业园区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并一再表示政府绝不会急功近利,而会从长计议,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蒙牛公司投资5892万元的一期工程很快开建,并于当年底就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蒙牛已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上缴税金3000多万元;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2亿元。
  蒙牛的崛起极大地鼓舞了企业投资盛乐工业园区的热情和信心。盛乐制药厂、绿鑫冷冻食品公司、元和高密度纤维板厂、兆兴羊绒制品公司等企业争先恐后来园区创业。仅两年多时间,盛乐工业园区已有15家企业落户,引进资金10亿多元,到位资金超过7亿元。
  调整种养业结构
  随着农牧业产业龙头的形成,和林格尔县趁势而上,及时调整全县的种养业结构,提出“为养而种,乳业立县”的战略。他们的做法是:农业园区示范引路,全县开花。1999年春,县里规划出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年间,政府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架设高低压线路25公里,新打配套机电井93眼,配套节水灌溉面积3万多亩。
  园区围绕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实施“引草入种”,并大量种植饲料玉米。目前,园区内1.3万人人均1头奶牛,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比两年前增长一倍多。园区示范,龙头带动,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几千年传统的种植习惯被打破,在“为养而种,转化增值”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以玉米、土豆、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新格局,同时农民退耕种草已超过10万亩。全县奶牛业快速发展,已从3年前的8000多头发展到目前的3万多头。这不仅保证了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还使全县农民仅从乳业一项中人均增收500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