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厉行节约后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5
第2版()
专栏:

厉行节约后的新气象
杨鸿慈
“走进大工地,脚踏人民币,仓库无人管,各取所需”——河南纺织管理局工程公司工地上的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了改变了。
现在不论上班和下班,工人都会自觉地拾起丢在地上的铁丝、铁钉、水管头、钢筋头……把它们放在节约箱里。正像他们作的打油诗所说:“过去走路仰着脸,脚踏工具也不管;现在走路瞪着眼,为拾‘浪费’把路转。”更引人注意的是活跃在工地上的青年节约队。他们在定期的业余时间里,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总是扛着党给予他们的荣誉的大红旗,清理工地的每个角落。施工所青年节约队的队员曾清理出一部价值四百多元的“粉刷机”。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公司单废钢铁器材一项,在五月份就回收了一万一千九百多斤。
这个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厂生产组长张凤刚,起初还认为他们厂的浪费不大,当他见到青年节约队员仅在一个早晨便拾到一百多斤铁钉时,说:“平常看不见的东西,积到一块儿,可真惊人啊!”另一个同志说:“正因为我们过去在思想上对节约不够重视,所以就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国家的财产。”为了弥补以前所造成的损失,工人中广泛展开了利用废料、旧器材为国家节约资金的活动。木材加工厂所拾到的六百七十多斤铁钉,经过加工,全部使用了;上午拾到的白铁皮,下午就被做脚手架钻头的工人用上了。青年团员赵万祥和楚恩潭,还把拾到的三、四公寸长的钢筋头,改制成四分钻头六十五只,这不仅为国家节约了一百九十五元,而且还保证了工具的及时供应。
青年节约队的活动,教育了每个青年职工,大大加强了他们爱护国家财产的观念,鼓舞他们向一切浪费和损害国家财产的现象展开斗争。过去工地周围不少职工家属,经常把公家的家具、器材占为己有,把汽油桶当作水缸,把铁水桶改制成小煤火炉,甚至有的人家用工地的木材生火,但是这些现象很少有人过问。现在不同了,五月份的一天下午,青年职员曾宪双看见又有三个职工家属到工地去拿木材,他便向前阻止她们,详细地向她们解释:人人都应该爱护国家财产,更不应该私自拿走国家的东西。在旁的另一些职工也过来解释。在大家说服动员之下,这几个职工家属终于放下木材,回去了。泥工陈廷秀小组的有些工人,在为职工家属修补房子时,不仅积极作好工作,而且还动员职工家属交回了私自动用公司的水桶、茶壶、铁锹、汽油桶等器具二十七种,共一百四十件。
经过对浪费行为的揭发和批判,大家还认识到由于过去在思想上对节约重视不够,工作粗枝大叶,大材小用,违犯劳动纪律,给国家造成了不少损失。为此,不少生产小组都制定了责任制度和保证条件,根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进行工作。如木材加工厂手压刨、万能刨两个青年小组,五月份开展了“杜绝事故月”的活动,由于他们能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责任制度,全月消灭了人身和工程质量事故,避免了返工浪费。
(摘自河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