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沉船激起轩然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沉船激起轩然波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一艘满载着来自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等国难民的渔船,在驶往澳大利亚寻求避难的途中,10月21日晚在爪哇海因超载而沉没,造成418人落水死亡,其中包括71名儿童,遇救者仅44人,造成又一出移民悲剧。但没想到,消息传到澳大利亚后,竟造成一场政治风波,大选中的政党领袖互相指责,在全国引发了一场难民政策大辩论。
  消息传来时,正在昆州竞选的工党领袖比兹利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沉痛的人类悲剧,它表明了澳政府移民政策的失败,因为政府同印尼关系不正常,不能达成有关协议以阻止难民采取这样铤而走险的行动。他的评论让看守内阁总理霍华德非常恼火,他指责比兹利的行为非常卑鄙,是为了在政治上得分。比兹利指出,解决难民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与印尼等邻国达成合作协议,并建立一支海岸警卫队。而目前联盟党政府的措施是:将3个北方外岛划在移民接收区之外;派大批军舰和军机在公海上实行武装堵截,并强行押解出境;拒绝入境的则转口给太平洋小国去审查。无论如何都不能容许难民在澳国土登陆。
  但联盟党政府的强硬政策出台并执行以来,效果不大。自“坦帕”号危机以来,又有七八艘难民船共1000余阿富汗等国的潜在难民“前赴后继”地闯入澳北方水域。两周前,澳军舰在公海上向一艘难民船鸣枪示警后,有14名难民跳入海中,其中包括两名儿童。上周,澳军舰又将另一艘难民船押解送回印尼水域,而其中有在船上出生仅一天的婴儿。舆论和联合国难民署批评澳这些强硬而冷酷的做法,抨击澳利用太平洋贫穷小国急需援助为诱饵,将难民转至他国。瑙鲁接受三批难民共700多人后,已人满为患,澳又逼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其分担,一船223名难民现正用军机送往巴新北方海岛。然而最近又有两船相继进入澳水域,澳目前正谈判要求基里巴斯、帕劳和斐济对难民实行“门户开放”。
  澳的政策同样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批评。昨天,斐济前总理乔杜里在接受澳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绝大多数斐济人反对澳大利亚损人利己的做法。他质问道:澳自己有那么多移民居留中心可容纳难民,为什么要向兄弟小国“倾销”?23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指出:“巴基斯坦已接纳了250多万阿富汗难民,而澳大利亚连200个阿富汗难民都拒绝接收”,他的话今天成了澳报纸的头版新闻。《澳大利亚人》报的长篇社论指出,澳不应将这些难民称为加塞者,更不能推卸自己应肩负的人道义务,只有同印尼等本地区国家达成谅解,加强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澳政府在“坦帕”号危机期间曾对印尼进行高声指责,致使印尼总统至今不肯接听霍华德总理的电话;霍华德总理在APEC峰会上想与梅加瓦蒂单独会见的请求也吃了闭门羹。有评论认为,日前澳正在大选期间,选民排外情绪颇为强烈,霍华德靠在“坦帕”号危机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姿态才扭转支持率落后10多个百分点的局面,因此在11月10日大选投票之前,估计不会对难民问题表现软弱。
(本报堪培拉10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