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这样的干部为何提拔重用?——对巴中市任命市卫生局局长一事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观察

这样的干部为何提拔重用?
  ——对巴中市任命市卫生局局长一事的调查
本报记者王华兴
  今年1至9月,中共四川省巴中市委常委会先后3次研究将该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巴中地区人民医院(以下称“地区医院”)筹备组组长蒲仕强提拔为市卫生局局长一事。第一次是今年初公示期间,因群众反映蒲仕强的问题较多,市委常委会决定暂缓任用。第二次是3月31日,市委常委会认为有关部门调查结果不影响蒲仕强的任职,提请人大任命,表决时却没有通过。第三次是9月26日,市委常委会对蒲仕强的任命又提交市人大表决,终于获得通过。
  事实上,在1月7日至14日公示期间,一些知情干部和群众不断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部门反映蒲仕强的问题,还多次给市纪委写信,到市纪委上访,强烈反对提拔蒲仕强当市卫生局局长。
  巴中市纪委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在以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复核,并在2月15日上报到市委。市纪委查实的材料显示,蒲仕强有如下问题:
  有关吸毒的问题。市纪委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后认为,说蒲仕强吸毒还缺乏足够证据,但在1997年8月原地区纪委对他实施“两规”期间,蒲仕强确有违反国务院《麻醉品管理办法》和四川省《禁毒条例》之规定,采取欺骗手段,自己私下超量注射国家严格管理的麻醉品“杜冷丁”的错误。当时考虑给予处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
  地区医院财务、药品管理严重混乱问题。自1995年6月组建地区医院到1997年8月,医院既未建立财务、药品管理制度,也未建立正规的会计和药品账目。现金收支、支票及有关财务印鉴均由一个临时招聘人员保管和经办,报销不合规定单据205张,金额达33.76万元。药品进出混乱不堪,其中疑点问题很多,但由于无完整的账目等原因,难以查清。对此,蒲仕强作为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应承担失职责任。市纪委的报告明确指出:蒲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利用假发票违规报账问题。1995年12月至1996年2月,蒲仕强以过春节给职工买水果、请上级领导吃饭、送礼等名义,使用假发票先后报销8100元、5500元、3898元。1996年4月26日,蒲仕强还利用3月底到内江参加全省中医工作会时带回的一张内江宾馆空白发票,填写住宿费和伙食费1800元,在地区医院报销。后查明,参会人员的食宿均由会议负担。蒲的这种行为已构成贪污。
  从市纪委已经查实的材料看,蒲仕强确有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的性质还是很严重的。曾协助原地区纪委参与调查蒲仕强问题的原巴中市地区医院筹备组一副组长对记者说,蒲仕强的问题远不止市纪委查实的那些。蒲仕强还利用职权非法经营药品,高价倒卖。地区医院成立后,他组建了一个科技开发部。这个无法人代表、无执照、无资金、无场所、无人员的所谓科技开发部,仅靠一枚印章经营药品。蒲仕强不仅对外高价销售,还把药品高价卖给本院。从账面上看,蒲曾先后5次使用这枚印章出具票据,金额达7万余元。
  记者采访蒲仕强时,问他为什么要违法经营药品?蒲回答:“我们太穷,不得不这样做。”记者又问:为什么不从巴中市购买价格较低而偏要高价从安徽购买药品呢?他说:“这是关系,我没办法。”不知是什么“关系”,使得蒲仕强敢于置法纪于不顾!
  据了解,蒲仕强还利用职权,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搞假引资。1996年10月,蒲声称引进海南邢氏置业有限公司1800万元人民币,合作建地区医院,但海南方至今未按合同投入1分钱,反而在地区医院抽逃和报销各种费用30多万元。更离奇的是,蒲还亲自签字盖章,主动用合营医院的财产给海南方抵押贷款100万元,供假投资者“独资建院”(已建成的地区医院是巴中一建筑公司垫资修建)使用,而对真正到巴中市投资的山西太原市海昌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却设下陷阱。由于蒲仕强隐瞒了真实情况,2000年7月31日,山西方与地区医院和海南两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入股协议》。协议约定:资金到位15天医院开业。山西方已注入股本金185万元(含3万元抵押金),并运来价值1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但医院至今未开业。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海南方一直违约,但蒲仕强至今不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在公示前,巴中市委组织部到市卫生局进行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时,到会20人,蒲仕强仅得了10票。就是这样一个干部,巴中市委还给予提拔重用,实在令人不解。对此,巴中市的一位领导是这样解释的:经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认为蒲仕强是专业人才,任卫生局长最合适,他虽有些问题,但不影响任用。一些干部群众则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重用这样的人,叫人能放心吗?
  编者的话
  什么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巴中市提拔市卫生局局长一事,给我们作了一个注释。对一个已经查明有些问题性质严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查实的干部,竟然不顾民意,不讲原则,硬要提拔,这种作风同党的干部政策和六中全会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是什么原因促使巴中市委的某些领导那样固执己见?这是令人深思的。提出“是专业人才”的解释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站不住脚的。希望有关部门解剖这个典型,严肃查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