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构筑根基重现辉煌——九运会女排决赛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构筑根基重现辉煌
——九运会女排决赛述评
本报记者李长云
  九运会女排决赛今天尘埃落定,解放军和辽宁两支攻守兼备、新老交替较好的队伍分获冠亚军。上届冠军上海女排由于发挥欠佳只能不情愿地落座第三位。老牌劲旅江苏女排和浙江女排不得不面对被挤出前6名的残酷现实。而昔日的弱旅天津女排和福建女排则凭借自己的崭新精神面貌和顽强拼搏,跻身前6名行列。女排的强弱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综观全部比赛,国家队队员的表现令人满意,而一些昔日的老国手场上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有潜质的新人几乎没有,女排的前景不容乐观。
  解放军女排和辽宁女排之所以最终获得冠亚军,是由于两支队伍很好地完成了新老交替的过渡,解放军队的赵蕊蕊、宋妮娜、白云和辽宁队的杨昊、刘亚男等这些二十出头的新手已完全挑起全队的大梁,且队伍的技战术不落伍,攻守兼备。而上海、江苏和浙江3支昔日的排坛劲旅则依旧以老将担纲,新人做陪衬,且打法单调,攻强守弱。
  江苏队主教练赵金才感慨地说:“人员老化是江苏队实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苏队是所有参赛队中最‘老’的,场上队员的平均年龄将近26岁,队里有4个队员结了婚。早在联赛时,我已经感到人员老化的危机一步步逼近。而解放军和辽宁两队在培养新人和新老交替方面比我们要好,两队的一些替补队员实力比我们的主力还要强,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全运会的人才流动渠道还不太畅通,无法引进。为了保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我还是不敢冒险起用过多的新人,教训是惨痛的。”浙江队主教练徐建德的感触也颇深:“要怪,就怪我们没有早一点完成新老交替吧!”
  江苏队和浙江队的衰败,与队伍老化有一定关系,而老将们在场上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更令人产生质疑,她们本不该如此不堪一击。江苏籍的原国家男排主教练邹志华看过江苏队与福建队的比赛后表示,比赛是一面镜子,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反映出平时训练强度和密度都远远不够。
  与国外一些著名运动员相比,参加九运会的老队员并不算老,还有能力,亦有潜力可挖,只是她们的心态已老,球场上的拼杀激不起她们的兴趣,有的只是倦意。没有了激情,自然打不好球。
  虽然九运会女排决赛的竞争场面和比赛质量比年初的全国排球联赛要激烈,也有看头,但各队为了保全运会成绩,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够。
  要想成为一支强队,光有好的防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网上的多点进攻,二者不可或缺。除解放军和辽宁两队攻守较平衡外,其他各队基本是守强于攻,进攻手段单调。由于没有过硬的一传做保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快攻,仅有个别队员采用后排进攻,二、四号位的强攻依然是各队的主要进攻手段,强攻不强仍是各队的软肋。
  福建队与江苏队争进前6名的比赛,两队都为了破坏对方的一攻而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发球失误率之高简直无法统计。在看台上观战的国家队主教练陈忠和直拍桌子,不住地说:“平时发球练得最多,还失误这么多,这球还怎么打?”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副主任张蓉芳和高沈阳看了女排决赛后的共同感触是,除国家队的几名新人外,再难见到各方面都较为出色的新人。
  国家队主教练陈忠和说,目前还没有发现较有潜质的新人,所以不准备在全运会后对国家队进行较大变动。陈忠和呼吁全国排球界,绝不能放松对年轻队员和青少年排球队伍的培养,没有坚固的塔基,塔尖很难稳固。
  (本报广东江门10月24日电)(附图片)
  在10月24日进行的九运会女排决赛中,解放军队1号球员王丽娜大力扣球。
  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