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对陕西蒲城县创建党委服务示范基地活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调查报告

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
  ——对陕西蒲城县创建党委服务示范基地活动的调查
张建华
  近年来,陕西省蒲城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适时提出创建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活动,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融进经济建设全过程,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真诚的服务,切实解决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作风相对漂浮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用典型的示范引导农民解决好想干不会干、想富不能富的问题。这是蒲城县委一班人的努力方向。基于此,全县开展了创建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活动。
  为此,蒲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包抓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制度。各乡镇党委普遍成立了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员示范户和基地中心户网络化管理体系,明确了联系和帮扶职责,健全完善了服务示范基地档案卡和基地户档案卡,使示范基地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坚持把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有力地保证了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创建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根本保证。县委先后把一批懂经济、善管理、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建立了乡镇党委委员包抓基地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地交谈,手把手地解决具体问题中,提高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苏坊镇绒张村支部班子调整后,新班子带领群众,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圣女果,一年即获成功,全村32个基地户户均创收1.6万元。原任乡党委坚持“弱村强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调整了5个思想落后,工作滞后的村级班子。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村、组干部和党员先试验、摸索,拿出样板给农民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先富起来的基地党员示范户,都能积极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从科技、物资、管理等方面予以帮扶,实现共富。
  两年来,全县31个乡镇共创建党委服务示范基地98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产业,彻底改变了过去县域经济结构单一,市场影响不大,占有率不高的局面,一大批新的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支柱。
  实践证明,创建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不仅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而且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两年来,先后有648名优秀青年农民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乡镇党委实现了领导方式的转变,提高了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水平,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奔伐。开展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使乡镇党委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由过去依靠行政命令、逐级压指标的行政干预型转变为服务引导型,由过去的宏观指导转变为深入基层搞服务抓示范;由“我说你听,我催你干”转变为“我做你看,你跟我干”,这种不靠行政手段干预,而是用服务示范基地引导,用真诚周到的服务扶持,用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的工作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大市场联接起来,有效解决了农民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的问题。三是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乡镇党委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基地建设始终,叫响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体现”的口号,广大基层干部坚持心系基地,为民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