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好事办到家门口——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社区党建

好事办到家门口
——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夏长勇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城区坐落在舟山本岛的东南端,以著名的沈家门渔港为主。城区(不包括渔农村地区)内有常住人口9.9万,居住在三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近2万,全年流动人口经常保持在7—8万左右。近年来,普陀区委将社区党建作为加强城区管理的重要手段,千方百计把党的建设向社区拓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区委书记虞洁夫向记者介绍,经过精心的宣传发动,普陀区现在已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各镇党委、开发区管委会党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办事(管理)处由党总支牵头,组织了辖区内35家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联谊会”;居民区以党(总)支部为主体,建立了社区党建联谊分会;居民区内根据楼群相邻、职业相近、休息日相同等特点,组建了385个在职党员联络小组。
  为从物质上保障社区党建工作取得成效,普陀区、镇两级财政共出资50万元,辖区内各有关单位筹资20万元,作为社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同时建立联系和信息反馈机制,各居民区党组织对居民区内的党员情况作详细的调查,建立了“在职党员档案”、各种“联系册”等工作台账,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建活动的情况及时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
  社区党建要抓好,关键要有一支过得硬的党员队伍。为此,普陀区对居民区党组织进行重新设置,将6个正式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原居民区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按楼群、年龄、职业状况编成若干个党支部。今年以来,还先后对100余名社区干部进行了系统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社区党组织要想得到居民拥护,必须把社区党建与创建文明小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为此,普陀区根据党员年龄、特长、工作性质,组织起了由3284名党员参加的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环境保护、治安等内容的169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于普陀社区党建与小区建设、管理结合得好,居民们在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现在,“社区文化角”遍布普陀各居民区,“老年健身队”、“戏剧爱好者协会”、“社区文艺演出队”,定期为居民登台亮相。今年以来,各社区已累计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57次,参加演出和观看的群众达2万余人次。各社区党组织还根据不同居民群,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个别居民区还创设了“社区民情恳谈会”,定期组织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和有关单位领导听取社区群众的反映,解答有关政策,帮助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解决群众的一些急难事,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
  普陀各社区还开展了系列“民心工程”,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各居民区分别建立起了社区困难家庭、孤儿、单亲子女、孤寡老人、军烈属等各类档案1400余份,组织社区内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扶贫帮困、排忧解难活动。有的居民区设计了“心连心联系卡”、“敬老助老联系卡”,由结对联系党员为病残孤寡老人及困难户上门提供各类家政服务。有的居民区建立了社区医疗保健点,定期组织在职党员为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并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各居民区还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结对扶贫献爱心活动,目前共建立扶贫爱心基金15万元,党员结成扶贫帮困对子300余对。
  新颖、扎实的社区党建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欢迎,提升了普陀党员的形象,就连外来民工中的一些隐性党员,也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社区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群众由衷地说“现在身边有叫得应的党员,好事办到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