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天柱山潭村纪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5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天柱山潭村纪胜
郑炎贵
  山伴水来水伴山,漂流请来“白马潭”。
  石滩沙滩险水滩,包你漂个好喜欢!
  这轻灵灵的歌就如那清泠泠的水,流淌在古潜水上游的白马潭。
  潜水与潜山,见之于《尔雅》、《水经注》等众多的古籍史料之中,但潜山即天柱山,且被二千多年前的汉武帝封为南岳之事却鲜为人知,潜水域有一冠以白马之名的潭村更是世所少闻。
  潭村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区天柱山西北面,与大别极顶的白马尖一脉相承,高下遥望。几十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高高的屋脚多是取用河卵石垒砌而成,浑圆而不失沉稳,巧合而不失天然,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古朴无华。蜿蜒而下的潜水河在村前拐了一个S形的大湾,湾内有七滩五潭,变化多姿,或因峡紧束而奔放如歌,或积深渊而娴静端秀,或落平沙而坦荡如砥。水大时节,浪茫茫如白马分鬃,故名“白马潭”。两岸群山逶迤,最高峰“犁头尖”不仅名字与华山西峰相同,且挺拔尖耸之状也十分相似。晴春朗日之下,山青青,水碧碧,竹排点点,野渡悠悠,一派原生态的佳境;天蓝蓝,树森森,云卷云舒,往来无痕。
  接待我们这些远足客的是一个名叫李先云的山里汉子,他送我们先乘竹排逆水而上。迂回之间,山重水复,缓急相续,跌宕起伏,有似人生之旅,命运之程。其间,既有动如脱兔的阳刚交响,亦有静若处子的舒婉乐章。最惊心的应是闯滩冲浪,水击排响,哗声大振,左冲右突,上下颠簸,轻舟如飞,稍纵即逝,那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令人耳目一新;那种经世少遇的律动与足以粉碎一切怯懦的大无畏,令人记起“成功是勇敢之子”的卢梭名言。
  似乎要调节漂游的节奏,途中主人几次安排我们上岸,去逛那迷人的高岸滩头。且不说那野旷开阔、坻平水软的沙滩风情,最显异趣的还是那一个接一个的石滩奇景。“大雾潭”边,雾漫漫,石漫漫,亿亿万万的个体相互靠拢相互铺垫又各具特点:大者如磐,小者浑圆,就如树木会呈现自己的年轮一样,许许多多的石头经水击浪蚀则纹理毕现,色彩斑斓,或通体红润如玛瑙,或晶莹纯洁如白玉,或黄绿搭配如猫眼……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笔者找到两块石头最奇,那黑白相间的天然图案,一如小鸟依人,一如土窑烧炭,“小鸟依人人依谁”的淑女情怀以及“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炭翁血泪,竟被包容得这样坚强而久远。还有一种被当地人以为是虫子蛀过的石头,石体如蜂窝,据说山风从不同方向吹来,石头就会发出不同声响,刮西北风时发呜呜之声,似母子呼喊回应,刮东南风时作嘘嘘之声,似母亲哄孩子睡觉,故又名“母子石”,真是绝妙至极!来自京城和香港的客人突发奇想——这里不也可以举办石博会嘛!
  有人说,山神秘而水亲近。我以为,大山的神秘源于它脱俗而立,原性坚定,水亲近在于她追寻不止,品格滋润。放飞思绪,一首“山水都是朋友”之歌在心头荡漾,物我为友,相爱相融,才有了马潭的山幽、水活、滩奇、峡美,但愿更多人亲近这一切,以使我们的日子更加明媚,更加久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