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山乡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6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乡纪事
本报记者郑有义
  宁夏近期确定开展新世纪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0月14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到千村扶贫的重点村调研,记者随同采访。
  10月14日晴
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
这是个小山村,坐落在黄土高原上。晚上,毛如柏在农民张志忠家里就着咸菜吃过了面条,在院子里与闻声而来的农民聊起来,“你们这里要富起来,什么路子好?”农民说,“种中药材行。”“什么中药材?”“黄芪、大黄、党参,一亩黄芪收350公斤,净收入最少600元。”“市场怎么样?卖得掉吗?”农民答:“好着呢。”毛如柏问,“还有什么路子?能不能养猪,有没有养得好的?”一农民答,“我家弄了温棚养猪,好着呢。”毛如柏问,“赚钱了吗?”“每年卖‘两茬半’,能赚1000多元。”毛如柏笑了,“还可以种树种草,种苜蓿做饲料,改善生态环境。”农民说,“我们这儿种紫花苜蓿,好着呢。”
  毛如柏对陪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第一批扶贫工作队马上要进村,第一项任务是要帮助农民把致富项目选准,把规划搞好,真正找到一条符合各村实际、能够稳定脱贫致富的路子。
  10月15日晴
隆德县山河乡菜籽川村
毛如柏走进一个农民家,只见一间小土屋内,半截土炕,炕上只有一床破棉絮和一件已变成“麻花”的老式海军蓝大衣。墙角,堆着一小堆大小不一的土豆,看起来就是这个家的全部财产。毛如柏从对主人询问中知道,这家3口人,年收入不到1700元钱,又看了几家,都差不多。
  在村头上,毛如柏叫来了村支书,问,你这个村,到底干什么能富起来?村支书答,养猪。问,这里地少粮少,喂什么?村支书答不上来,毛如柏说,没有喂的,链条就断了。毛如柏说,你能不能带个头,带头找富起来的门路,你们支部好好研究一下。
  自治区包村的部门为村里建了一个标准很高的花园式学校,毛如柏看了以后说,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检查扶贫工作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看群众的收入是不是增加了,是不是真正给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增收的路子,我们不能总让百姓吃苦。
  10月16日阴雨
泾源县新民乡杨堡村
县里的同志向毛如柏介绍,这个村养蚕刚刚起步。村党支部书记向毛如柏汇报了村里养蚕的情况。毛如柏问:“每个蚕房需要多少钱?”答:“600元。”“收入怎么样?”一个村民说,他今年第一年养蚕,纯收入就达1400多元。毛如柏问,销售怎么办?乡党委书记介绍说,乡里搞了个公司,按基本稳定的价格收购,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毛如柏高兴地说,“好,好。”又问,“既然养蚕大家都认可,为什么不可以搞大一些?”村民纷纷说,想搞大一些,就是没有钱。
  当村民说到卖蚕茧的价格不高,如果建一个缫丝厂就能赚大钱时,毛如柏对自治区扶贫办的同志说,像这样已经有优势开发项目的贫困村,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多方协调,多做工作,尽快到位。
  散会时,雨越下越大,外面伸手不见五指。村民们打着伞,拿着电筒,踏着泥泞的村路,送毛如柏和区、县的同志到村民家住宿。记者回到房东家时,土炕已烧得热乎乎的,炕桌上摆满了回民招待尊贵客人的馓子等果品,记者心里顿时热了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