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爱心伞”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6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爱心伞”的启示
廖仲毛
  麦当劳的快餐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如果雨天你没有带伞,走进一家麦当劳店,交上数额不多的押金,就可以租用一把“爱心伞”。只要在一个月内你将伞送回任何一家麦当劳店,押金都可以如数退还。出租雨伞方便他人并非新鲜事,但麦当劳的“爱心伞”还要收取押金,始而让人意外,继而发人深思。
  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赞助公益事业,返利于民,这是很多企业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如何让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取得长期持久的公益效果,却大有文章可做。
  有的企业把赈灾捐赠现场会当作出名竞拍现场会。面对摄像机,忘记自己有几斗米。千方百计要在数字上压倒别人,虽出尽了风头,却因出血太多,造成企业资金困难,有的甚至迟迟不能兑现,被新闻媒体曝了光。好名没出成,却成了众矢之的。有的企业名为支持民族艺术的发展,实则是把钱拿去包装明星,也许企业能跟着出点小名,但明星名气的易逝,甚至丑闻的频出,又反过来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再说,你这种公益,是高高在上的公益,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还有的企业喜欢追求短平快的公益效果,追求近期内的新闻效应。而最需要扶持的如教育事业,却没有多少企业肯问津。还有的企业把公益事业当做可有可无的东西,遇到风险时,才来个堵漏补缺,这样的公益事业难有持久力,社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还有一些公益事业由于考虑不周,草率行事,狼狈收场。就拿“爱心伞”来说,很多城市都搞过这样的活动,但并非次次成功。如有报道,某市5万把“爱心伞”被市民抢拿一空,并造成现场遍地狼籍;还有的地方送出去的“爱心伞”回收率很低,甚至只有一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爱心”的奉献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这样的企业在从事此项公益活动时的动机虽好,却忽视了人性在失去约束力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消极行为,结果其社会效应适得其反,不但不会给企业增添亮色,反而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这个企业是把从消费者身上赚来的钱不当回事。
  由此看来,麦当劳店收取“爱心伞”押金的行为既给人以帮助,又施加一定的约束。不图你回报,但求你守信。收你押金,是为了保证爱心能继续传递,献给更多的社会公众。这虽是企业行为,却有处世哲学,替人遮雨,不能只遮一场;施人方便,不能只顾一朝一夕。正如企业搞经营,一时之利不可取,永久之利方为利。麦当劳以播洒爱心的行为,在消费者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也许这正是它能滚动发展的秘诀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公益事业不可小觑,它需要学问,需要艺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