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农垦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垦也背上了“四不像”包袱——让农垦成为真正农业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9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农垦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垦也背上了“四不像”包袱——
让农垦成为真正农业企业
高云才
  多年来,农垦经营一直被“四不像”所困绕,尾大不掉。哪“四不像”呢?有一段在农垦系统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农民吧要入工会,是政府吧要交税,是企业吧要办社会,是部队吧没有军费。”
  说到底,农垦不改革不行。
  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农垦的社会职能逐步分解给地方。这,意味着农垦将逐步剥离其现在拥有的庞大社会职能,最后只剩下农业企业这个主体。农业部农垦局局长魏克佳谈到农垦改革时说:“市场经济的推进,逼着农垦必须做出‘剥离自己’的改革。”
  应该说,让农垦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是当前农垦改革之要义。但是农垦改革的进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因为,只有让农垦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才可以削去农垦发展的枝枝蔓蔓,澄清农垦的工作使命。对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垦区来说,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这条改革之路。
  事实上,造成农垦经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四不像”体制。比方,农垦企业办社会,形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包袱,挥之难去。当前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怎么去“养人”,这是各地农垦的一块心病。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赖诗仁说,广东农垦现有职工1.5万人,退休职工1.4万人。养活农垦的局面的基本上是“一对一”,“养人”负担沉重。所以,让农垦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是当务之急。
  但是,边疆一些地区的农垦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垦区的改革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不能操之过急。让这些农垦既要保证现有体制的运行,还要坚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农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仅仅为了把这些农垦变为纯粹的农业企业。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初期就给边疆地区农垦一个定位:“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岁月流逝,定位未改。从现在情况看,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边疆地区农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维持这些垦区现有的运行机制十分必要。
  当然,这些垦区也必须坚持改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事实上,边疆垦区已经迈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坚实步伐,改组、改制、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就是边疆农垦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变革。
  总之,让农垦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是农垦实际发展的需要。如果做到让农垦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农垦改革就会做到有进有退,有为有不为。农垦解困的那一天,也会早日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