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奥运商机早早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9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奥运商机早早抓
晓飞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获得成功后,不仅中国人高兴,不少国外的大公司大企业也十分高兴,因为他们瞅准了北京奥运将产生一个巨大的“特需市场”。几个月来,各种媒体时有精明的外国公司面对北京奥运跃跃欲试的报道,如韩国LG宣布到2003年时在中国的投资将增加4.3亿元人民币,主打高科技数码产品;在悉尼奥运会上收益超过1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组织国内50多家公司来华寻求合作……
  而国内企业如何捕捉这一巨大商机的报道则鲜见,这种外资急追奥运商机的景象与国内企业界并不热烈的表现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生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的鲍明晓主任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亿—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42亿—144亿美元。具体、准确的数目现在还很难得出,但北京奥运意味着一个规模十分巨大的商机的结论是不错的。正因其规模甚大,所以它决不只是大公司大企业的盘中餐,只要有备而往,许多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分得一杯羹。这里的关键是“有备”。
  如何“有备”?前不久在北京闭幕的大运会也许可以给国内企业界一点启发。
  这次大运会上12个竞赛项目的器材按规定要经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国内一些企业临近比赛了来找大运会组委会,主动表示愿意提供产品。大运会组委会有关部门认为,有些国内企业生产的器材如标枪等质量确实很过硬,可是,由于没有取得国际体育组织的认证,结果只有乒乓球等个别获认证的器材除外,其它器材组委会一概不能采用。不仅国内企业丧失了宝贵的商机,组委会也加大了开支。
  7年以后的奥运会有28个比赛项目,有1.7亿美元的器材需要购买。国内企业生产的器材只有能够达到国际体育组织的认证水平,才有资格参与竞争,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商机。从现在做起,及早获取认证,国内体育产业才有可能迎来自己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上百亿美元的总投资,1.7亿美元的竞赛器材又只是这个大蛋糕中很小的一块了。因此,只要“有备”,对于国内企业界来说,奥运商机确实是巨大而实实在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