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30
第7版(国际)
专栏:小资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2001年10月29日—11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它为国际社会在对付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了有区别的义务。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公约,并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从1994年3月起生效。公约的常设秘书处设在德国的波恩。截至去年年底,公约已有185个缔约方。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二至第六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在2008—2012年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去年11月份在海牙召开的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今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今年3月,刚上台不久的布什政府公开宣称将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其理由主要是:一、执行该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会给美国工业带来沉重负担,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减速以及能源部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更会影响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二、《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排放温室气体的限制太过宽松;三、温室气体是否必然会导致全球变暖,在科学研究中并无定论。4月9日,布什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2002财年预算草案中将用于环境保护的预算削减了23亿美元,并明文禁止为执行《京都议定书》划拨任何款项。
  美国是全球废气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废气排放量占全世界的24%。对美国背离国际社会重大环保努力的举动,世界上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多数国家都表示强烈不满,纷纷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其决定。(新华社记者顾德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