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关注农民健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30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杂谈

关注农民健康
鼎鸣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之际,来自农村的消息却不容乐观。据卫生部门调查,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卫生基础相当薄弱,农民无钱看病、无处看病等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
  应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卫生,一直把农村卫生作为卫生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开展“三项建设”和“一无三配套”,农村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旧中国“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可怕图景一去不返,农民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了过去的集体经济,农村原有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逐步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限于收入和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低,许多农民生病后没钱医治。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民每年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平均仅为68元,部分偏远山区只有10多元。二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基层卫生机构房屋简陋,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三是卫生监管力度不够,假医假药坑农害农的事件屡有发生。四是县乡医疗卫生体系机构重叠,人员臃肿,造成农村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农村卫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称,在继续全面推进城市医改的同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酝酿启动。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低的国情,农村医改将从低水平起步,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采取“财政补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大病统筹基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解决8亿多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盼农村医改早日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