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大树的恩泽——怀念音乐家李德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30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大树的恩泽
——怀念音乐家李德伦
蒋力
  李德伦先生是我们尊敬的长辈,我们都称他“李大爷”。10月19日,他去世的不幸消息刚一传开,他家门外就出现了络绎不绝的吊唁者。李大爷住在北京和平里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4年前装修时打通阳台,往外扩展了半间,算是稍稍宽绰了一点。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这点地方远远盛不下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他用过的那架旧钢琴上,摆着他指挥的照片,转瞬之间已成了遗像。遗像下、钢琴前,花篮、花圈和花束,堆成了一座小小的花山。近五六年,我常常光顾这间客厅,看望李大爷,既谈正事,也闲聊天。每次去,我几乎都能看出微妙的变化:新挂上一幅画,换了一张照片,摆着刚从新疆带回的纪念品……然而,这次的变化太大了,虽说李大爷这两年常住医院,但他不会想到再次进医院就一去不回,我也没想到他的家一下子就成了灵堂。来吊唁的人中,有很多熟面孔,我看出他们有话想说,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身边,李大爷的女儿李鹿正对“国交”的负责人说:爸爸的意思是不搞遗体告别,也不开追悼会,家属希望能搞一台纪念音乐会。我知道筹备音乐会需要时间,此刻更应该创造一个机会让这些人聚在一起谈一谈,于是我向在场的音乐周报总编周国安建议,迅速组织一个追思会。
  10月22日上午,李德伦先生追思会在音乐周报社举行,小小的会议室始终弥漫着沉重的氛围。年已八旬的黄宗江40年代在上海就和李德伦同吃同住同台演戏,以晚年未能再次与李德伦同台合作为憾事。1999年11月,我陪宗江先生去世纪剧院听李德伦与斯特恩合作的音乐会,两天后,又随宗江先生去协和医院探望李先生。黄宗江深情地说:老朋友的离去,如同我们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死去了,语言和文字都不能表达这种感情,也许只有音乐能表达。他说,有人问李德伦在国际乐坛上占什么地位?他明确答之:你这样问就是没学问,李德伦的贡献,在于他以自己的努力,赋予中国交响乐以生存和生机,他是中国交响乐开荒的人。这片荒地,是因为有他这样的开荒人,才有今天的局面。
  徐新转达了山东、广西等地乐团对大师的哀思,还谈到李先生倡议的指挥界每年一次的新春聚会,他说李先生今年初在医院,还托人打来电话,叮嘱一定要按时聚会。余隆说李先生是他的精神导师,教了他很多音乐之外的东西。汤沐海说,在李先生那里总能获得精神鼓舞。
  听诸位发言时,我一再感到气氛的压抑,忽而想到,如果李大爷在世、在场,他肯定不愿这样,他会用一个玩笑、一句话,化解这种沉重和压抑。我发言时,本想克制住内心的哀痛,尽量说得松弛些,但一开口,泪水还是止不住地冒了出来。我说,直到1999年坐在台上指挥,李大爷没有废在台上,他对音乐是鞠躬尽瘁的。几年前,李大爷见到已说不成话的于是之,感慨地对我说:于是之在台上说得太多了,现在说不了话了;我在台上站得太多了,现在快走不动了。
  这几天我总在回忆亲眼见过的李大爷的言行举止。去年秋天,李大爷曾打来一个电话:你知道河南的宣传部长叫什么名字吗?他说听过我的讲座。我想给他写封信,河南还没有交响乐团。李大爷又说:先帮我给深圳的宣传部长写封信,深圳的少年乐团维持不下去了,要帮他们呼吁一下。珠海有人为已故女钢琴家顾圣婴编一本书,本人采访李大爷,整理成文字后,他不满意,又让我按他的口述整理了一遍。我帮助李大爷整理了50年来他发表的各种文章、演讲,编成书稿后,他连续看了三遍,每次都有修改,都有新的想法。这部书稿中,有他回忆黄佐临、萧友梅、贺绿汀、沈湘、徐迟、卡拉扬的文章,还写到了黄晓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胡国尧,甚至他看着长大的陈雄。有一次他提到,还想写写当年的老同事黎国荃、张孔凡。石叔诚说李大爷活得很有意义,也很辛苦。这话一点不错。
  李大爷的重情义,不仅限于音乐界的同仁,我在东直门一家爆肚店中看到过他的一幅字,这样写道:“昔余幼年时,常往东安市场,听晶正三后吃爆肚冯。今金声先生无常未及七日,来新爆肚冯就食,不失当年滋味。近70年前旧事,感慨系之。时年81岁。”八旬老人,哪里还嚼得动爆肚?他只喝了一碗杂碎汤,但他记得听晶正三说书的旧事,记得爆肚店老板冯金声的名字。以自己的书法赠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与好友交往的一种方式,李大爷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他的隶书是相当有功力的,晚年精力有限,很少写隶书了,但仍有“金帆音乐厅”这几个字为证。卞祖善说,今年春天他曾去求李先生为四川的乐团写了“中国四川交响乐团”几个字,大概是李大爷毛笔字中的绝笔了。
  重情义与不讲情面集于一身的李大爷,给我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大树般的恩泽,得以感受和享受者,恐难以计数;覆盖面之广,一时亦难以计数。老人八旬生日时,我曾以打油诗贺之:“乐坛八旬不老松,昔日曲高今相众。执棒稳坐指挥台,驰骋交响写人生。”愿拓荒者故去的地方,不会变荒芜;愿大树倒下的地方,会有新树茁壮成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