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重视跨境民族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重视跨境民族研究
孙淦刘达成
  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居住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恩格斯曾指出,“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当今世界,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跨境民族研究不仅是当代民族问题中的热点之一,也是发展跨世纪周边睦邻友好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陆地上与16个国家接壤,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有30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其中,有“民族博物馆”之称的云南省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这些跨境民族对边境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与毗邻国家的睦邻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近百年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中,他们同仇敌忾、团结战斗,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当前和未来的对外开放中,这些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由于人文关系上的类同性,对我国及毗邻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产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跨境民族所居住的地区是国防第一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的对外开放,需要一个安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需要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因此,必须把跨境民族研究置于全国内陆沿边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之中,上升到造福国际社会、为人类谋福利的高度,以期建立一个和平、友好的跨国界新型经济合作关系。
  近年来,云南省民族学学者对跨境民族研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首倡的绿色替代毒品工程成为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一个典型。跨境民族研究必须面对境外民族地区的毒品问题,特别是“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泛滥和危害问题。为了将跨境民族研究与铲除境外的毒源结合在一起,我国跨境民族研究者沿中缅、中老北部对毗邻我国境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有关替代种植和铲除毒源的调研。在勐海县与缅甸掸邦东邻第四特区,中缅双方通过互利互惠的科技合作,在该特区有效地推广和种植了杂交水稻、咖啡、沙参、茶叶、橡胶等,替代了以往的罂粟种植,使掸邦第四特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沿边跨境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为标本兼治地堵截毒品进入我国,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国际禁毒斗争作出了贡献。这一“勐海禁毒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禁毒署执行主任阿拉齐考察云南勐海时认为,中国帮助邻国开展替代种植,是在没有联合国帮助下独立进行的,其成果超出想象。它向世界表明,禁毒是可以成功的。国际社会将以中国为依托,帮助“金三角”地区摆脱对罂粟的依赖。他还赞扬说,云南省在中国禁毒工作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在以绿色替代种植方面,云南既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楷模。
  解决毒品问题的关键在于铲除毒源,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尚不可能,必须树立禁毒正未有穷期的思想。“勐海禁毒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果后续行动跟不上,或没有切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不仅这一模式难以得到推广和发展,就是现有成果的巩固也将面临种种问题。
  因此,进一步探索在推广、完善、巩固“勐海禁毒模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与周边国家进行更有效的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跨境民族研究的重点。它不仅将推动国际社会的禁毒斗争,而且对于我国跨境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及周边国家跨境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友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