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众手培育文明花——武汉市常青花园创建文明社区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3
第4版(综合)
专栏:

众手培育文明花
——武汉市常青花园创建文明社区纪实
 王勇
  10月,收获的季节。晨曦中,绿叶环抱着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楼宇,孩子们在花丛草坪旁读书、玩耍;夕阳下,栋栋楼宇被太阳的余晖镀上金边,老老少少在悠闲地漫步。这就是地处武汉城郊机场高速公路旁的全国最大城市安居工程之一——常青花园社区。
  199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成立武汉新世界康居公司,在荒凉的十里长堤——张公堤堤外征地4000亩,建造安居工程。
  安居工程面向工薪阶层,房价低,利薄。康居公司却不惜投入巨资,高标准建设道路、水电、广场等公益设施;引进名牌学校,让居民子女从幼儿园一直读到中学;还拿出200多亩地,兴建全市最大的社区中心公园……
  如此巨大的投入,图的是什么?康居公司算的是另一笔账:房屋质量、基础设施一流,既可为住户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也可为物业管理减少隐患;家长送孩子到社区外读名牌学校,得交较高的赞助费,而引进一所名牌学校,可以给居民减少经济负担……作为投资主体,康居公司当然要考虑投资回报,但首先是以人为本,以营造一个美好家园为己任,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融于一体。
  社区规模太大,从东到西2.5公里,得走半个小时,公交车又不能在社区内任意穿行。物业公司投资上百万元购置8辆空调巴士,从早到晚穿行于各小区内,招手就停,20元的月票全家通用。
  再好的房子、再好的环境,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居民,也会陷进建设——破坏——再建设——再破坏的恶性循环。管委会响亮地提出:要锦上添花,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人、感染人。
  老党员莫世贤在全市社区中率先倡导成立老年大学,老师是从高校和文艺团体里请来的,学校专业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书法、武术、电脑、声乐、按摩等7门课。
  今年59岁的张玉兰,过去家里穷,小学都未毕业,现在成了大学生;拿锅铲做饭的手,如今提起了毛笔;以前只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研究发现王羲之的“之”有20种不同的写法。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艺术团、腰鼓队,他们编自己的戏,演身边的事,将每年一届的社区居民文化节闹得红红火火。
  短短6年,常青花园入住人数迅速增加到5万人,不久,还将形成20万人的规模。如此小社会,谁当大管家?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常青花园建立了党委,把党支部建到了每个小区;成立了社区管委会,将管理服务的触角伸到方方面面。
  社区管委会给自己定下目标: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稳定一方,造福一方。
  管委会服务中心在每个村口设置投诉箱,从物业管理到邻里纠纷,从下岗居民再就业到老年居民就医,从文体生活到困难居民救助,一天24小时开放,随时接待、记录、处理居民的投诉。两年来,服务中心共接到居民信访2000多件次,件件有回复,其中95%已得到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