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中国阔步迈向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30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中国阔步迈向未来
  编者按:南非水利和林业部长卡斯瑞尔斯先生前不久率团访问中国。回国后,他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新闻报》发表访华观感《中国阔步迈向未来》,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给予高度评价。现摘译如下:
  今天的中国是建筑工程师的天堂,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兴建桥梁、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摩天大楼和工厂,以适应中国在过去10年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在长江上兴建的三峡工程更好地体现这一点。该工程的目标是在一个风景极其秀丽的地方驯服世界第三大河流。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还可以提高通往繁荣的重庆市的航运能力(重庆由此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港口),并为将水调往中国首都和北方干旱地区创造条件。三峡水电站所提供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所有电站发电量的总和,每年可以减少燃煤约1亿吨,使环境免受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危害。三峡水库的库容是390亿立方米(南非所有水库的总库容才270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70亿美元(人民币2100多亿元),这将是中国修建长城以来最大的人造工程。三峡工程必将推动中国进入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行列。
  如果说没有任何其他工程的规模可以与三峡相比,那么也没有多少工程会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上面临三峡工程那样的挑战。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表达了迫切的关注:包括涉及百万人的移民安置,数千公顷的肥沃耕地和众多的世界最伟大文明之一的文化和历史古迹将被水库淹没,以及三峡工程对长江这样一条大河所带来的巨大环境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视野需要更开阔一些。
  首先是规模的问题。中国有三十几个省区市,平均每个省所拥有的人口都和南非一样多,因此其面临的挑战也同样巨大。长江的洪水灾害在上个世纪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有9亿人长期面临洪水的威胁,而1998年的大洪水迫使1300万人紧急搬迁,整个武汉市处在洪水的边缘,洪水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其次,中国的发展选择必须反映它在环境方面所受的制约。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农民户均土地不足半公顷,他们的生产热情来自于包产到户。中国的农民每年可以收获两到三季,他们还为城市居民养鱼、种菜和种植苗圃并在显然很有效率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但是在干旱地区或坡地上土地过度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每一个见过北京的沙尘和很多地方山体滑坡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样的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多地方是难以持续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点也在增加,从飞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村庄在向外扩展,这进一步减少了可用土地的面积。
  因此,我们关于发展战略的结论就不难理解了。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社会的过渡,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更多的城镇,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城镇提供设施和服务。另外,使用清洁的能源对目前以燃煤为动力的工业经济是一个巨大挑战;与分散的农业社区相比,可靠的供水和防洪能力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工业社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高效的内陆交通将有助于经济发展向内地延伸;水资源的开发也被中国政府列为头等重要的任务。
  但是,三峡工程几十万的移民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吗?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部分得到了答复,在库区600公里内到处都是新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在城里打工得到的报酬表明这并不是天上的馅饼。另外一些移民将搬迁到有剩余土地的省份。移民安置是与新的机遇联系在一起的,移民意味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培训。移民安置费约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的45%。我们曾经访问了一个移民新村,我对移民的充满自信和勇于接受生活挑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的老百姓多次告诉我说尽管老一辈的人仍然有些遗憾,但是年轻人欢迎这些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当然,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的人,主要来自西方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他们指出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泥沙的大量淤积,大坝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抬高会带来危险。尽管可以采取汛期泄洪排沙的措施,但是可以预料,大量泥沙仍然会淤积下来,一些专家认为这会影响三峡工程的运行,特别是水力发电过程。
  然而,也许对工程最重要的检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教训——是规模如此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只有在符合国家最高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情况下才是切实可行的。
  除了中国,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三峡工程都会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和目标的遥不可及而被放弃,但是中国人却能用他们的历史来说明问题。中国的历史包括一些建于两千多年前,至今仍运行良好的大型水利工程。中国的历史还包括历代的一些国家级的建设工程,也许有过一些偏差,但总体来说大大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总是希望能有驾驭自然的力量,其中的利弊要很好地审视,中国对此已经进行了慎重的思考。
  中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服务于这一目标。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实施,2003年水位达到135米时,水库开始蓄水,一切已无可逆转。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完工,水位将达到175米,形成一个相当于苏必利尔湖的水库,回水可以到达上游660公里的重庆市。考古工作者在争分夺秒地抢救文物古迹,包括埋藏在长江泥沙之下的财富。
  不管存在多少遗憾,中国的领导人坚信三峡工程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它是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中国考虑的主要问题,而不是工程的规模和大小问题。我们在此祝福中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