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印度艺术家在东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8
第3版()
专栏:

印度艺术家在东北
本报记者 傅冬
“如果要我讲出我对中国的观感,那我非得找一本字典不可。就是字典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一定能把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表达出来。”印度卡塔卡利舞舞蹈家克里希纳·库蒂先生参观了东北以后,在从沈阳回北京的火车上这样对我们说。“前几天我给一位印度朋友写了封信。我说,要想把我在中国所见的种种在信里统统告诉他,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所看到的,所感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太多了,我只好等回到印度时和他当面谈。”库蒂接着很有风趣地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人吃饭为什么不放糖,因为中国人是这样地甜。”
是的,中国人民热爱印度朋友们,他们把印度文化代表团的来访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件幸福的事。代表团在那里出现,那里就响起掌声和欢呼声。当贵宾们从北京到达大连和沈阳的车站时,欢迎的人群沿着代表们要走的路排成长长的行列,就像一道厚厚的墙垣一样,人人都想和代表们握一握手,不能握手,就是见一见面,招一招手大伙也很高兴。代表们的汽车不论走过城市和乡村,到处都有行人停下来,拍着手,向贵宾们喊着问好的话。这里有老年人,有青年人,有抱着小孩的妇女,也有带着红领巾的少年先锋队员。贵宾们参观大连造船公司时,工人们站在路旁,一个一个挨个儿要和代表们握手,有的代表五分钟还没走完十公尺路。鞍钢的无缝钢管厂、炼钢厂的工人在厂里和车间里的黑板报上写满了热情的话语来欢迎代表们的到来。大型轧钢厂的工人还把代表团在北京各处参观访问的照片剪贴起来,挂在黑板报旁。代表们到沈阳铁西区的工人村时,工人的家属争着要请贵宾们到她家去“歇一歇,喝杯水”。连工人的三、四岁的小孩子也高兴地给印度的叔叔阿姨唱歌跳舞。沈阳大青村的农民拿花生、鸡蛋招待印度来的朋友。客人吃了一个鸡蛋,主人不答应,还要叫吃第二个,第三个。小巴蕾舞剧团的舞蹈家吉安·夏尔马先生看了这些情形,激动地说:“中国人真好,这样热情、真诚,连小孩见了我们都鼓掌。我们在中国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
东北人民热情欢迎远方来的印度朋友,也热爱他们带来的充满民族色彩的舞蹈和那有着独特韵律的音乐。
代表团在大连、沈阳演出,每个节目完了,观众都一再地鼓掌,演员谢了一次幕,两次幕,三次幕,有的节目谢了五次幕,在观众的要求下不得不又重演一次。观众在报纸上用诗一样的词句赞美印度的舞蹈和音乐。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的教师蔡孑人写道:
管弦声中像有群鸽飞翔,
舞衣飘处像有荷花开放,
甜美的歌喉像能呼唤来蜜蜂,
如诗如画的表演呵
使我嗅到了印度土地的芳香。…………
代表团在东北一边演出他们的优美歌舞,一边又把这些印度的艺术宝藏教给中国的青年舞蹈家们。
随代表团到东北的中国舞蹈工作者在大连开始了第一课。学生们对先生表示:“我们一定要作你的好学生。”“我们爱印度艺术像爱祖国的文化财富一样。”节目指导拉姆·马拉太博士和舞蹈家克里希纳·库蒂先生看了学生们的基本动作后,很有信心地对学生说:“印度的卡塔卡利舞一般要几个月才能学会。但我们一定要在几天时间内教会你们。”
先生有时参观了一上午,累得不得了,到钟点他们准时到场继续教课。教的时候,克里希纳·库蒂一点也不马虎,他一会儿拿根木棒在地板上打拍子,一会儿走到这个学生跟前说:“眼睛跟着手势转动。”“两只手不要离得太远。”他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一个钟头过去了,该停止了,但他不肯歇。临离开沈阳前,他泻肚子,但仍坚持教课。学生见他脸色不好,就用新学的“手势”表演给先生说:“先生,你太累了,该休息休息了!”但先生用“手势”回答说:“我看,你们跳,你们才累呢!”说什么也不肯休息。看见学生满身大汗,他还亲自给学生拭汗。
学生见先生这样热心,也很下功夫。中国的青年舞蹈家贾作光说:“印度舞蹈不好学这是真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短时期里把舞学会。”他们除了正规的学习时间,一有功夫就抓紧时间光着脚在地板上舞来舞去。汗湿透了衣服,他们也不理会。有时候,他们一口气跳三个钟头。代表们活动的日程排得很紧,他们只好抓紧空隙的时间练,在火车上练,在汽船上游览的时候也练,连在门口等汽车的一会功夫,他们都不肯放松。有时看戏回来,已是深夜了,他们还“你考我”“我考你”地复习白天的功课。吃饭时在桌上谈印度舞蹈,连夜里梦的也是学舞蹈。克里希纳·库蒂有一天在火车窗口上看见他的学生们在练习印度舞蹈,他兴奋地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这样热情,这样用功地学习舞蹈,我非常非常地高兴。”
有一天,大伙正在大厅跳着,钱达先生和夫人进来了,看见大伙跳得那么熟练,就鼓起掌来,连声称赞:“跳得好极了,跳得好极了!”其他的团员看见中国的舞蹈工作者学得这样快,很吃惊,他们相互交谈着:“这些孩子聪明极了,学得这样快。”现在他们已决定叫学生在怀仁堂给毛主席演出。
克里希纳·库蒂说得好:“艺术是各国人民都能了解的共同语言。艺术的交流更加深了我们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正是这样,印度的朋友在中国的演出更加深了他们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了。小巴蕾舞剧团鼓手长达斯拉特拉尔·辛格先生,在路上病倒了,他怎么也不肯进医院。他说:“我进了医院,就不能到北京演给毛主席看了。”后经诊断是肺炎,一定要进医院,他非常着急。他对剧团的团长说:“无论如何请你们把我带到北京,看一看毛主席。”
(附图片)
印度文化代表团的团员们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参观时,遇上了学校正在进行音乐测验。这是他们在听学生们的民间乐器演奏的情形。新华社记者 谈培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