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7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新局面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
  ●全民普法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产物
  ●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
  ●为法制实践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普法教育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书写了重要的篇章。
  一
  1985年,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和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从1986年至1990年,我国对有接受能力的公民进行了一次普法教育。此后,又分别于1991年至1995年、1996年至2000年,在全体公民中实施了“二五”、“三五”普法。全民普法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产物,它无论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是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创举。通过十五年的全民普法教育实践,我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得到了广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初步实现了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它的效果和社会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二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依法治国,必须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其中普法教育就是一项重要的治本工作,坚持依法治国,根本之点在于教育人。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一切法制活动都离不开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实现法治,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尤其需要对全体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为此,在顺利实施完毕三个五年普法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4月再次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对新世纪初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五”普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提出要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要努力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社会的法律化管
  理水平。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秩序和政治、社会生活秩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法制来规范,法律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法律的正确实施问题。对此,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家具有了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并且能够把这种意识转化成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法律行为,才能为法制实践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方方面面都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三
  江总书记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新形势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一,要围绕大局。普法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的重要基础工作。这项工作必须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服务,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服务,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要抓住重点。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能否依法运用权力,能否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事业至关重要。为此,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使他们成为全民学法用法的典范。同时,要抓好依法治理,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促进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要加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是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抓。要加强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必须增强公民在行使宪法权利、履行宪法义务方面的素质。普法教育要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强化公民的宪法观念、宪法意识,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要使广大公民认识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每个公民都能够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能够遵守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从而保证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各项规定得到全面的实施。
  第四,要党委领导。坚持各级党委的领导,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发展的根本前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参与,这是实践证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全民普法教育具有社会性、全民性的特点,党的宣传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者、各单位的法制宣传干部、法制文艺工作者、讲师团的成员以及广大的法律服务人员,都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要负起使命,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第五,要不断创新。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推进事业的发展。三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都要坚持运用下去。但不能仅限于此。“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在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开更大步伐的重要时期开展的,面临着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变化及其对法制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