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风雨见真情——记李鹏委员长访问古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8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风雨见真情
——记李鹏委员长访问古巴
本报记者张祝基
  李鹏委员长圆满结束对阿尔及利亚的正式友好访问后,于11月3日上午乘专机离开阿尔及尔前往哈瓦那,继续其北非、拉美5国之行。
  古巴卧波加勒比海,领土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可以说是个小国,但也必须说是个个性鲜明的国家。40多年来,古巴一直不畏强权,顶住外来压力,在西半球独树一帜地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充分显示出一股英雄气概。李鹏早有访问这个英雄国家的夙愿,但除了1995年出访别国时曾经停哈瓦那以外,他还未正式访问过古巴。
  从阿尔及尔到哈瓦那,原计划飞行11个多小时,但实际上却缩短了一个多小时。机组在空中宣布专机将提前降落在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的消息时,并没有解释原因。落地以后,我们才知道,是为了赶在飓风到来之前着陆。代表团下榻在紧临大海的国家饭店。凭窗外望,滔天排浪轰然拍岸,掀起千堆雪。倾盆大雨狂泻大地,击碎万丈冰。天黑以后,只听怒吼的狂风一阵猛似一阵,惊心动魄。饭店大厅临海一面的几扇门窗全用粗木杠顶住。据说飓风经过此地时,最大时速为215公里。
  因为飓风突来,为了中国客人的安全,古方对李鹏一行的活动重新进行安排。原计划李鹏去哈瓦那革命广场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纪念碑献花圈,被取消;去古全国人大会议宫同古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举行工作会谈、去革命宫同卡斯特罗主席举行会谈以及卡斯特罗主席的欢迎宴会和阿拉尔孔主席的招待会,也全都改在中国客人下榻的饭店进行。古方这样安排,显示出一片盛情和周到。对此,李鹏说他很受感动,这是肺腑之言。由此可见中古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那种亲情。
  李鹏逗留哈瓦那期间,除了同古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进行工作会谈以外,还同卡斯特罗主席进行了两次会谈。1995年李鹏经停哈瓦那国际机场时曾同卡斯特罗进行过简短的会谈,此后又几次在国际会议上同卡斯特罗会晤过,所以两人已是老朋友。这次李鹏到访哈瓦那,卡斯特罗日夜兼程,亲赴灾区指导救灾,又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同他举行会谈,表明他十分重视李鹏的来访。他们会谈的内容不但涉及拉美和国际形势、中古经贸合作问题,而且交流了各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等领域的情况,气氛亲切、友好、诚挚、务实,这无疑会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哈瓦那被誉为“加勒比海的明珠”。飓风过后,丽日、蓝天、碧海、王棕这些物象又展现出哈瓦那这座古城的旖旎风光。李鹏坚持去革命广场,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纪念碑献花圈,这是他向古巴人民表示敬意和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也乘机参观了哈瓦那市容。一些街心广场飘来的混合着西班牙浪漫和黑非洲节奏的音乐,让人感受到古巴人民乐观、坚毅的性格。“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继续对古巴的封锁,使古巴经济萎缩35%,陷于空前困难的境地。但古巴人民的民族气节没有丢。就像飓风过后的哈瓦那一样,近年来由于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古巴经济已趋向好转,令人欣慰。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最后22年在古巴度过,1950年他的《老人与海》就在此地问世。海明威曾这样概括《老人与海》的精神:“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杀死,但不能被打败”。这大概可以用来形容今日的古巴。这是记者此次随同李鹏委员长访问古巴留下的印象。(本报哈瓦那11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