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延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绿色的延伸
章仲锷
  自从申奥成功,“绿色奥运”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北京准备斥巨资用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绿化的进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城市的污染将不断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也会大幅度提高,待到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召开之日,定是一个更加美丽清洁的首都呈现之时。
  然而,筹资治理污染或绿化植树,实现“绿色奥运”,依我看,这只是我们要达到的低级或曰初步目标,我们的终极和长远任务,是要使绿色延伸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和环保伦理观念,庶几方为造福子孙、泽被后代的根本大计。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看,短期的突击性的甚至一哄而起的植树造林并不难,难的是长期保持维护,使之成材成林,而不是单纯追求种植面积、树木棵数和覆盖率。因为同是绿化,其质量和效用大有区别。谁都知道,合抱粗的大树与拇指细的幼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绿树成荫,参天蔽日,而不是统计上的数字或弱不禁风的“苗圃”。
  自古以来,绿化植树无非靠两条,一是政府法令的约束,包括乡规民约的限制,这是权威性的。像西北大道上的“左公柳”,就是当年左宗棠的政绩善举,当然,也由于他有封疆大吏的权威,才形成今天这样一个景观。据说,冯玉祥驻军某地时曾经下令:谁砍我的树,我砍你的头!(大意)结果收效奇佳,无人再敢伐树。这则是依仗权威过于极端的例子。今天,我们的政府和林业部门,已作出了早该作出的决策,把一向生产木材的林场变成了植树护林的单位,伐木工成了植树护林的专业力量。这一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只是挽救了多少林木的问题,而有其更深远的移风易俗、改变习惯势力和观念的伟大意义。
  再就是靠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维系。
  但是,传统的爱护林木、反对滥砍滥伐的古训箴言,抵不住贫穷落后和物质利益的冲击诱惑,人们要吃住生存,要烧柴盖房,甚至毁林垦荒,于是滥伐林木成风,愈伐愈穷,愈穷愈伐,恶性循环。结果变得到处荒山秃岭,赤地裸野,水土流失,灾害频仍。有的地方即使保留一点绿荫,竟是靠鬼神迷信的力量。据说西部某地有处庙宇附近林木葱茏,原来庙门上有副对联:“尔砍我树我不语,吾要汝命汝难逃!”使得害怕报应的乡民不敢砍伐。今天,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与深入,再不需用这种消极办法来保护森林了。不仅有国家法令管着,更有众多的民间举措和志愿护林的行为,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和道德舆论,例如提倡结婚植树、生育造林,以至各种纪念活动,均可与绿化挂钩,蔚然成风,岂不大大加速国土绿化、全民绿化的步伐!
  “绿色奥运”只是起步,而使绿色延伸到祖国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每个人的心里,才是我们全民久远的奋斗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