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给耳聋患者带来福音——记北京协和医院曹克利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09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名医风采

给耳聋患者带来福音
——记北京协和医院曹克利教授
  曹克利,1950年10月15日生,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人工耳蜗培训班学习。1995年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多通道人工耳蜗并开展植入手术,现已完成200多例,全部获得成功,是亚洲地区实施同类手术最多的医生。图为曹克利与他的两位小患者。
  2001年10月10日13时30分,21岁的云南姑娘徐敏被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室,准备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为徐敏手术的是曹克利教授。这是他接手的第200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5时,手术结束。曹克利教授一如既往,从从容容,从手术室走出来。没有脱手术服,就开始认认真真地写医嘱。
  “手术顺利。”曹克利平静地说。但在这平静中,12岁开始失聪的徐敏将很快听到久违了的声音。
  在这平静中,曹克利创造了一个纪录:200名极重度耳聋患者因他的精湛医术恢复了听觉,200例手术无一失败。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专家,曹克利教授在渗出性中耳炎手术、耳硬化症手术及各种中耳畸形手术等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但最为人们熟知和称道的是人工耳蜗植入。
  在曹克利简单、狭小的办公室里,这位神情沉着、态度平和的博士生导师向记者讲他钟爱的人工耳蜗,讲他的患者的痛苦和欢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的第一个患者叫陆锋,是一个江苏小伙子。陆锋也是我国第一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现在,他已经是一家计算机公司的经理了。曹克利还精心保存着陆锋生活、工作的录像。画面上陆锋毫无障碍地与他人交谈甚至打电话,若不是在曹教授的提醒下注意到陆锋的耳后戴着一个小小的电子装置,记者简直不能相信他是一个失聪长达9年的耳聋患者。拨通陆锋的手机,远在江苏的陆锋说,非常感谢曹教授使他回到听得到声音的世界。
  刚刚50出头的曹克利,还担任多个社会职务。用他的话说,还都属“正业”,均与耳鼻咽喉有关。记者注意到,他还是《中国聋儿康复杂志》的编委。每次采访,曹克利都呼吁: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最好抢在语言发育过程完成之前手术,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
  曹克利教授在我国人工耳蜗手术方面成果颇丰,但他依然平静如水。言谈举止间,仿佛也是在做一台高难度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手术顺利”,这是曹克利从手术室出来后讲的第一句话,这是一句让患者家人盼望已久的话,是给患来带来的福音。徐敏等到了这句话。
  瘦瘦高高的徐敏,手术后有些疲惫,但显得很有主意。这位喜爱电脑的姑娘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听力恢复后能继续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绍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