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民心工程”连民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11
第6版(专页)
专栏:

“民心工程”连民心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曹学成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1998年3月起,我们潍坊市认真组织实施了以爱民、便民、富民、安民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真心实意爱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地位,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工作,这是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基础,也是立场问题、原则问题、世界观问题。在“民心工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教育、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来抓,引导各级干部把真心实意爱民体现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的具体行动中,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发展经济富民。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本的是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为人民谋利益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也才能真正走上富裕之路。“民心工程”把经济发展快慢,运行质量高低,特别是财政增长、群众收入、社会就业状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明确提出把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高、第三产业调快、外向型经济调大、所有制结构调活的“五调”战略,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强化服务便民。在当前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各种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情况下,密切联系群众,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看我们的干部是否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民心工程”要求各级干部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用这“三把尺子”量干部工作的长短,做到群众欢迎的事多办,群众反对的事不办,群众急需的事快办,涉及群众长远利益的事在做好群众工作后再办。通过强化便民服务,联系了群众,赢得了民心。
  稳定社会安民。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如果一个地方社会矛盾突出,治安状况不好,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就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也就很难有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民心工程”明确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主政的地方、单位和工作范围内,切实担当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