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民舍己救人——追记人民警察沈克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心为民舍己救人
——追记人民警察沈克诚
本报记者柳晓森
  编者按: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英雄沈克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上,从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直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综观历史长河,被人民铭记称颂的,无不都是那些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人。我们要学习英雄沈克诚一心为民、舍己救人的精神!
  7月13日夜,暴雨初歇,浙江幽岭隧道安吉县出口。
  安吉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沈克诚和他的同事在暗夜里紧张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突然,一辆失控的货车从隧道里冲出来,车灯摇曳,直奔人群集中的事故现场。第一个发现情况的沈克诚,险情之下,一边大喊:“快让开!快让开!”一边用尽全力,推开身前的同事和旅客。其他人获救了,沈克诚却倒在万里竹海里。
  英雄的葬礼
  自那个雨夜,小城安吉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一批又一批的群众自发来到那个隧道,绿竹滴翠的山谷撒满白色的绢花和粉红色的花瓣。
  7月15日,沈克诚的追悼会在县殡仪馆举行。
  被救的23个受伤旅客要来为英雄送行,其中10多名湖北籍打工者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钱,合送了一个大花圈,并由两个受伤较轻的小伙子做代表抬到追悼会上。
  英雄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定要来。他们忘记不了啊,无论是哪家有困难,沈克诚总是有求必应:村民陈永和有一年除夕出了车祸,是他连夜送到医院,次日凌晨才拖着倦体回家;一个素不相识的邻村大伯钱包被偷,是他掏钱“打的”送回家……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来了:“家乡能出这么一个好儿郎,是我们全村的福气啊!”
  安吉的边远山区的村民们一定要来。只有90多户的里庚村,男女老少,130多人将4部中巴车挤得满满的。他们都认识这个老进山来的、走村串户搞交通宣传的民警。
  昔日的战友一定更要来。战友俞泽红闻此噩耗,哽咽难言,一夜之间,他就通知安吉县内的30多个老战友参加追悼会。老友重逢,谈起沈克诚当兵时长期照顾一名孤寡老人、连夜背着病危战友行走10多里山路求医的往事,大家更是唏嘘不已。
  于是,小小的殡仪馆里一下涌进2000多人。这是安吉殡仪馆建造以来吊唁人数最多的一次。
  厅里呆不下了,人们就在外面等。7月的竹乡异常闷热,天起雨的时候,哀乐也响起来。雨水落下时,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脸上已被泪水淋湿。
  英雄的人生信念
  人们在垂泪,人们在沉思: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敢直面死亡?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他、知道他的人会说:危险面前,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这似乎是他生命的本能。浙江省公安厅长俞国行有个评价:“沈克诚的生死抉择决非偶然,这是他长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沈克诚的人生乐章是用兢兢业业的工作谱写的。沈克诚妻子徐冬梅在整理丈夫遗物,交出一本“三等甲级残疾革命军人”证书,与沈克诚共事多年的老交警才知道,原来他是一名伤残人士。当年在山西当铁道兵时,一次部队实验自制乙炔发生器,身为机修工沈克诚明知危险,主动向领导请缨:“让我上!”不料突然发生爆炸,他的下颚被炸得粉碎性骨折,在医院动了手术后,一根用于固定的钢丝从此成为他身体里的一部分。
  致残,没有成为沈克诚推脱工作的理由,多少次一句“让我上!”使他成为每个关键时刻都冲到第一线的那个人。孝丰交警中队的老中队长甘志立对沈克诚的印象太深了:那年,孝丰镇上的一幢木结构房屋起火,听说屋内还有一个液化气瓶,沈克诚抢着说“让我上!”拿起一桶水浇到身上,冲进火海,抢出滚烫的液化气瓶。
  有一次,一场暴雨使茅草岭水库垮坝,穿城公路一片汪洋。一句“让我上!”沈克诚硬是在齐膝深的水中整整指挥了4个小时,不让同事换他。浑身湿透的他在暴雨中站成一道风景,过往司机无不向他行着注目礼。
  今年5月,县里的道路畅通工程规划没有合适的起草者而让分管副局长陆子宝很着急。刚由办公室主任提升为副大队长的沈克诚又是一句“让我来!”一连三天,他白天开警车执行公务,晚上开“夜车”起草规划,熬红了双眼,换来一份周密的规划。
  妻子徐冬梅那年住院动手术,沈克诚在手术前签了一个字,就匆匆赶回队处理事故了,留给妻子一个歉疚的眼神。在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沈克诚每年都要撰写几十万字的材料,编百余篇交通安全稿件,协助拍摄电视新闻60多条,当上副大队长以来,工作量有增无减,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办公室加班。为了工作,他在老父亲临终前才回去看一眼,办完事后,又连夜赶回县城。
  沈克诚的价值是在群众的称赞中体现的。对于沈克诚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是简单的口号。”他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说道:“喊上一千遍,也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件。”
  作为一名交警,安吉的许多司机认为沈克诚更像他们的朋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今年5月,县城曾发生几起抢劫出租车案,几名司机在沈克诚路检时和他聊起这件事。沈克诚分管交通事故,这样的刑事案件他可以不管,但他记在心上,当天就和警署联系,不到10天,就在县城建起出租车出城登记站。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案件。
  沈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家里必须准备1000元现金,这是沈克诚在一次替伤者垫付医药费后定下的。因此,妻子每回接到沈克诚从医院打来的电话,就会带着钱直奔医院。可是,1000元,在沈家不是个小数目。妻子已经下岗四五年,女儿要上初中,乡下的老母亲也需要他赡养,全家靠他的一人工资。他最贵的一套西服不足百元,用的飞鹰牌剃须刀是十多年前买的。1000元,在他家是掰着手指算着花啊。可就是他,家乡在修路、建小学,500元、1000元的汇款就会毫不犹豫地寄出去。
  可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沈克诚没有忘记自己秉公执法的职责。他严格地遵守着警员的组织纪律,恪守交通警察的职责。
  老战友吴财华的驾驶证里,至今还保留着沈克诚亲手开给他的罚单。今年2月,吴财华在县城内违章停车,两名交警走过来叫他把车开走。自恃有沈克诚“撑腰”的老吴嘻嘻哈哈地笑道:“我兄弟可是你们的头啊,通融通融吧!”等交警第二次命令他把车开走,老吴有些恼怒了:“大家都是安吉人,何必呢?”话音未落,耳边传来严正的声音:“请出示你的驾驶证!”抬头一看,正是老战友沈克诚严肃的一张脸。“有没有搞错!不给我面子?!”老吴恼火地将驾驶证拍在好朋友手里,一把扯过那张盖有“沈克诚”印章的处罚单,扭头就走。沈克诚还不肯放过他,冲着他的背影高声说:“要是你还记得我这个战友,以后就别给我添乱!”
  何止是老战友遭受到他的冷遇,在农村的弟弟想通过哥哥的关系当交警队招聘的交通协管员,也被哥哥沈克诚严辞拒绝。
  点点滴滴的小事,悠悠远远的回忆,英雄沈克诚就是这样长期坚韧地完善自己,最终达到人生的辉煌!
  英雄的意义
  沈克诚牺牲了,他的精神像一座丰碑树立在人们的面前。在沈克诚追悼会的那天,安吉县的出租车司机们不约而同地免费接送参加追悼会的人。他们说,与沈克诚舍身救人相比,我们这样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省城杭州,复印店的老板坚决不收安吉公安局复印沈克诚事迹材料的钱。
  如今在安吉、在湖州,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沈克诚的高潮,在浙江全省公安系统,沈克诚更是学习的楷模。
  县广播电视局在掀起学习沈克诚的高潮后,不怕山高水深,在投资经济效益很低的情况下,加紧铺设山区农户的有线电视网络,两个多月来,他们完成86个山区自然村的铺设,4700多户农民成为信息畅通的受益人。安吉县教委响应学习号召,全县教师把改进师风师德作为学习的落脚点;县交通局提出结合本职工作,改进行业作风,向英雄学习。
  英雄工作过的县公安局学习力度更大。干警们在思索:英雄是那样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他并非高不可攀,他是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伟大的人生意义。一名干警这样写道:“我们每一次缅怀,都能从英雄可贵的品质上获得灵魂上的洗涤。你未竟的事业,将由我们来完成。”沈克诚故乡的干警把学习化为行动,自7月中旬起,竹乡大地又掀起一轮“严打”高潮。自7月15日到8月20日,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人。交警大队的干警战高温,忍蚊虫,把警力前移到路面,在治理货车超载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现在在浙江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许多岗位上,都能看到沈克诚的身影。杭州市拱墅交警中队在严重超载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中,在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路面坚持值勤,衣裤反复湿透,许多交警大腿内侧都红肿发炎,但干警们每天连续工作依然在12个小时以上。
  就在记者离开安吉的时候,得知沈克诚的妻子徐冬梅将丈夫的抚恤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她说:“丈夫要是知道这一切,他在天之灵也会高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