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创新出精品精品促繁荣——宜昌“五个一工程”建设的可贵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14
第4版(要闻)
专栏:

创新出精品精品促繁荣
——宜昌“五个一工程”建设的可贵探索
本报记者杜英姿
  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葛洲坝工程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尽快将古老的山城建设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宜昌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宜昌市委、市政府把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工程视为反映时代主旋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宜昌市先后推出了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蹈剧《土里巴人》,电视剧《家在三峡》,少儿歌曲《雀尕飞》、《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长江我的家》,广播剧《三峡移民第一村》、《中华鲟历险记》等一批佳作,连续五届七件文艺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走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促进文化繁荣的新路子。
  一个经济尚在发展中、投入远不能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的城市,为何能连续几年精品不断呢?宜昌人的回答中透出一份自知的清醒。宜昌是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在这里碰撞融会,成为华夏多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脉;宜昌曾诞生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民族团结的使者王昭君;宜昌有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现代水利枢纽工程,集思想、智慧、科学技术、工艺造型为一体,它不仅是工程伟业的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的伟大史诗。古老文明与现代精神熔铸出宜昌人自信开放、自强创新的时代品格。立足于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并大胆继承创新,丰厚的文化底蕴为精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养料。
  被称赞为“当代舞剧创作中的一个精品佳作”的《土里巴人》,表现土家族传统婚俗,其舞蹈借鉴了土家族原生形态舞蹈——“摆手舞”,将“摆手舞”典型的舞蹈语汇重构,塑造出独具风采的体态与律动,通过爱情礼赞生命意识和民族精神,传统的艺术之树上盛开了一朵绚丽的现代精神之花。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识大体、顾大局,义无反顾别离故土,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少儿歌曲《雀尕飞》,歌词取材于当地家喻户晓的民间童谣,歌曲以当地广为流传的传统曲词为主旋律,构思精妙,似一首精短的叙事小诗,唱出了三峡移民“为了三峡建大坝”搬迁的动人故事。
  以繁荣出精品,以精品带繁荣。在实施精品战略的过程中,宜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创作策划、激励表彰以及政府拨款、重点创作单位支持、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宜昌注重培养锻炼一支素质较强、水平较高的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文化文艺队伍,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为“五个一工程”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导演、编剧、演员加盟,实现艺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宜昌在实施精品战略的同时,狠抓群众文化工作,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常年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以及其他文化活动,促进了基层创作演出的活跃,涌现了众多具有一定质量的作品。少儿舞蹈《土家背花篓》、《推磨推磨》,少儿歌曲《雀尕飞》,山歌《咂花酒》就是在群众性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被发现的,后经加工提高,分别获得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及全国“群星奖”、少儿“蒲公英”金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