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从发展看运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1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从发展看运行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洪唯一刘福垣
  判断经济运行态势,除了总量统计指标,还要给当前经济运行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即当前经济运行是处在经济发展的什么阶段上。
  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好坏,要有特定的质和量的客观标准,除了根据几个总量统计指标的走势,还要给当前经济运行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即当前经济运行是处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发展的内容、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当前经济运行走势是向着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主要矛盾方面推进,还是朝着反方向推进。这是判断经济运行走势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定性标准。
  从发展的本质含义、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性历史时期。在生产方式上以工业、商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带动农业的小生产方式向现代的企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在交换方式上主要是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过渡。
  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是结构性矛盾。当前,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种生活方式,这种两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矛盾。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中国诸种经济与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层次是区域经济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仅是东、中、西大区结构间的矛盾,而且还有每一个大区内部小区结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第三层次是产业结构的矛盾。多年来我们对这个层次的矛盾是重视的,当做第一位的结构矛盾来抓。实际上它受前两位矛盾制约。
  第四层次是产品结构的矛盾,主要是剩余和短缺产品的矛盾。
  这四个层次的矛盾同时存在相互交错,呈现复杂的局面,但只要认真地把矛盾排队,就会发现第一层次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诸矛盾的总根源。产业结构久调不见显效,剩余和短缺共存,关键是城乡人口大结构转化滞后,产业政策没有区域化,区域政策没有产业化,工业分散,重复建设,区域同构,这是造成结构剩余、结构性短缺共存的根本原因。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不是短期问题。
  从发展看运行,以长论短,我们才可以使用符号经济给我们提供的经济指标,说明运行的态势。这等于给每一个指标加上矢量符号。每项指标升降对四个层次结构调整是正作用还是负作用,是有利于主要矛盾方面的转化还是不利于主要矛盾方面的转化,力度如何,都有了客观标准。只有将总量统计指标与经济动态运行结合起来考察,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