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协和”重上蓝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协和”重上蓝天
本报驻法国记者郑园园
  法航的协和超音速客机近日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经过约3个半小时的飞行抵达纽约机场。乘客中,有法国运输部长盖索和法航总裁斯皮奈塔。紧接着,英航一架载着名流和记者的“协和”,在祝福声中从伦敦机场飞向大西洋彼岸,也在纽约机场安全降落。“协和”重上蓝天,成功恢复商业运行,标志着它走出了“7·25”空难的阴影。
  2000年7月25日,法航一架“协和”客机在戴高乐机场附近坠毁。空难后,英法两国航空局吊销了“协和”的航行证。调查组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确认空难系跑道上一块金属片割破轮胎造成。与此同时,两家航空公司耗资约1.1亿欧元,完成3项技术改进:一是用法国米其林公司研制的NZG(意为“零爆炸”)轮胎取代了旧轮胎。新轮胎内有金属框支撑,受外力冲击时几乎不变形,万一被撞破裂,碎片只会朝侧面飞去,不会撞击飞机本身;二是加固了油箱。在油箱内铺上重量轻、柔韧性强的凯夫拉尔合成纤维板,防止油料泄漏;三是加固起落架上的金属缆绳,以保证受到强大冲击时线路依然畅通。
  与此同时,两家航空公司对飞行员和机械师进行了再培训,英航还重新装修了机舱。改造工作完成后,英航与法航的试飞都取得成功,“协和”于今年9月重新获得航行证。
  15个月来,要求“协和”重上蓝天的呼声很高。因为这首先是一个形象与信誉问题。“协和”客机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音速客机,专飞巴黎—纽约和伦敦—纽约航线,航程不到4小时。自从
  1976年投入商业运行至去年空难前,“协和”一直保持零事故纪录。此次空难,使“协和”形象受损,信誉下降。在完成了技术改造后,它应向世人重新展示其安全可靠的形象。重上蓝天,也是两家航空公司经营上的紧迫需要。“协和”停飞15个月,法航的各类损失总和达6000万欧元。
  “9·11”事件后,世界航空业处于萧条中,以欧洲至北美航线为例,客运量下降26%,法国至中东航线也下降了19%。各家航空公司都在艰难的挣扎中度日。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人怀疑“协和”能否有足够的客源,运营是否亏本?法航有关研究部门认为,与其将“协和”长期“锁”在地面上,不如让它早日起飞。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协和”拥有一批忠实的乘客,他们是高级商务人员、巨富和明星。尽管往返机票高达8100欧元,但这些人需要时间,需要快速完成跨大西洋的旅行,甚至需要当天往返,这个市场是长期存在的,“协和”的地位无可替代。空难后,英法两家航空公司为稳住客源做了大量工作。法航向1976年以来的5.8万名乘客寄发资料,英航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召开忠实乘客联谊会,向老乘客通报飞机改进安全性能的进展情况,以使他们不忘“协和”。从法航的调查看,仍然有许多人迷恋“协和”。一位有21年“协和”乘坐史的乘客说:“我不会让恐怖分子操纵我的生活,也不会让那些深陷惊慌的人们影响我的行为。我还是要坐‘协和’。”(本报巴黎11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