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青海实施“西繁东育”工程四川退耕还林有了组培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2
第4版(要闻)
专栏:

青海实施“西繁东育”工程
四川退耕还林有了组培基地
  本报西宁11月21日电记者禹伟良、马应珊报道: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拉树岭村,全村90%的农户从事牛羊贩运育肥,户均贩运育肥年纯收入1.5万元,人均2950元,占该村各项收入的85%以上。该村是青海省实施“西繁东育”工程项目受益的一个缩影。目前,在青海东部农区,已有1.4万多户、5万多人像拉树岭村这样从事牛羊贩运育肥。
  青海省西部牧区存栏草食畜1700多万头只,年出栏草食畜370多万头只,但牧区草场特别是冬春草场面临畜多草少的巨大压力,牛羊育肥困难较大。青海省东部农区则有着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与市场优势,可利用草地面积2900多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近100万吨。
  为推动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拉动牧区畜牧业的稳定增长,青海省今年在东部农区10县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在东部农区已形成千家万户搞家庭畜牧业养殖的新格局,牲畜数量已达到350多万头只。
  本报成都11月21日电记者刘裕国报道:记者日前在四川英豪科技公司看到,通过基地进行组织培养、用于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又一新品种直杆桉培育取得成功。至此,这个公司已经培育出3批共5个品种的造林树种,同时,大规模培育出名贵花卉、农作物、中药材、经济林四大类植物,年生产种苗达5000万株以上。
  近年来,四川省把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纳入科教兴川战略,建立了一大批生态环境建设的科研及生产基地。今年6月,四川省又批准将四川英豪科技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培育基地列为省生态建设种苗培育基地。该公司已建成9000平方米的植物培养工厂和5公顷的国内最大的现代化自动温室,并利用现代生物工程中的植物克隆和继代扩繁等新技术进行生产,具有年产1亿株种苗的生产能力。
  组织培养这一新技术的运用,解决了林木栽种中许多难题,提高了生态与经济效益。例如,组织培育的桉树种苗,可以解决传统种间天然杂交所出现的扦插繁殖率不高、生长缓慢、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既用于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又是很好的能源树种。目前,组培苗种已在川东丘陵山区大面积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