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还数字以科学内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1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辑视角

  还数字以科学内涵
  赵蓓蓓
  你知道“一是一,二是二”吗?这话问得似乎有些愚蠢,如此简单的问题谁不知道啊,除非是傻子。可不幸的是,如今这类“傻子”并不少见。在我们的统计数字中,一是二是五甚至是十之类的“错误”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但实际上,犯这种错误的人并非真弱智,而是在有意“犯傻”。他们的脑子里,说不定正打着精明的算盘呢:不这样做,政绩何以出,官运何以通?
  近些年,我们耳闻目睹了太多的有关统计数字作假的报道。统计数字在一些人那里已成为一种“游戏”,一种“模糊学”,一块可以随意捏弄的橡皮泥。而人类的祖先们在发明数字之时,却恰恰是为了使人类生活由混沌、无序走向清晰、有序。在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数是万物的基础,数是真正的实在、事物的实体和根基。没有数就没有秩序、规律与和谐。
  的确,数字本是科学的基本形式,是度量衡的基础。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求实,而这种真实往往是通过数字、通过量化来求证和体现的。也就是说,科学是数字的基本内涵。实际上,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已不仅仅是科学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科学的内容本身。数字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石。对现代人来说,离开数字几乎无法生存或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特别是统计数字的虚实就决定着我们生存基础的虚实。
  但长期以来,不少人在其理念中,却赋予数字太多的政治含义。数字在许多时候已失去了它的科学内涵,而成为一种“政治符号”。1958年的浮夸风就是将数字的政治化推向极致的典型。粮食亩产几百斤就不是革命的标准,只有上万斤才是。数字在那时已不是科学的量化标准,而是一种政治标识。为了显示“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们竞相把数“作”大,越大越好。结果是“天下相率为伪”,人祸伴随着天灾,反映真实数字的人难逃厄运,吹“牛皮”、放“卫星”的人则安然无事甚至官运亨通。这种浮夸风使当时的中国陷入一种更大的厄运之中。几十年过去了,在当今“科教兴国”的进军号角中,我们却还没有真正摆脱一种不和谐音——数字作假。因为,在一些地方,统计数字的大小、多少与为官者的“政绩”考核密切相关,而有关部门对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科学性却鲜加核实。于是,作假数字便成为年终岁首相当一部分官员的重要工作。统计报表往往是领导说多少或者想要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是真正干出多少是多少。统计数字因此也就成了一些人心照不宣的“政治游戏”。精于此道者常飞黄腾达,相反则往往成为挨批受罚的“傻瓜”。显然,当作为“政绩”重要指标的统计数字被“以一当十”之后,受益者只会是那些“玩家”,而受苦受难的则是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如今一些地方的农民负担过重,与为官者“玩”出的虚假数字不无关系。
  所以,还数字以科学内涵,将“政治的指令数字”还原为“科学的统计数字”,已成当务之急。不能否认,那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统计数字本身具有政治的“含金量”,但这种“金”应是“铸”出来的,而不应是“说”出来、“编”出来、“造”出来、“作”出来的。统计的科学性不仅应体现在其手段上、内容上,首先应体现在其理念上。统计就是一个求真、求实的过程。对数据统计,必须去伪存真,全力打假。依笔者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在统计数字上作假者丢“乌纱帽”。作假没有了“含金量”,真实的“含金量”才能凸现。只有当数字真正体现出科学精神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置身于一个理性、有序、和谐的社会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