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踏着中国入世的鼓点,国际零售巨头纷纷寻求在华发展新途径——北京商业:迎来又一轮外资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6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热点聚焦

踏着中国入世的鼓点,国际零售巨头纷纷寻求在华发展新途径——
北京商业:迎来又一轮外资潮
本报记者曲哲涵阎晓明
  国际零售巨头期待进入
  北京市商委的同志最近比较忙。中国入世前后,几乎每星期,都有国际零售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找他们洽谈在京开店事宜。这半年,外商前来洽谈的次数超过了近几年的总和。
  11月7日,国际零售业“巨无霸”沃尔玛签约北京中山伟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将合作打造第一家“北京沃尔玛”。
  沃尔玛不过是先行了一步。据北京市商委副主任卢彦介绍,欧洲各大零售商中,法国超市业老三欧商集团、英国超市业老大特斯科,都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德国麦德隆公司、西班牙著名的折扣店迪亚正积极谋求来京发展。日本的三菱和丸红株式会社希望在京建立批发物流企业,著名的综合超市佳士客、大荣等也开始有所行动。香港牛奶公司目前正在向美国总部积极争取在京开店的授权许可,如进展顺利,明年将全面启动来京开店的工作。此外,台湾、香港地区的知名零售业品牌“好又多”、“大润发”、“乐购”、“惠康”等,都表达过来京开店的意愿。
  做大做强,与“狼”共舞
  在沃尔玛落地北京的同一天,京城7家连锁企业的出资人和6家投资企业负责人,发起组建了首都商业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评价说,是“外资上门”加速了“内资联盟”:不组建这样的龙头企业,谁能在未来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实际上,组建商业集团也是国内商业企业加快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翠微集团将当代商城收至麾下;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东安集团公司携手,成立了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燕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饮食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了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初,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上海华联超市三家企业在京签约,计划3年内在京开办500家连锁店。
  北京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高以道认为,北京的商家事实上已“与狼共舞”多年。从百货业等传统业态来看,自从1992年北京市在零售业实行中外合资试点后,百货业的“大战”已有10年,目前零售业的平均净利润只有1%。大浪淘沙,如今还能站稳的,都是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准的企业。从眼下外资的流动趋势上看,国际零售业巨头们无意扎堆百货业这个饱和的市场。从连锁等新型业态来看,巨头们的进入是给我们的市场形态作的有益补充。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超市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便利店、折扣店、大型专业店等业态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尚属空白,外资的进入将弥补我们业态上的缺失,也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从以往10年合资商业对北京市的影响看,可以预见,新的投资热潮将使国内企业“大受裨益”。合资企业的经营业态、管理手段、营销方式比较先进,在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配送等方面可为整个商业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沃尔玛在深圳开设的“万佳”超市,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适应当地消费习惯的“超市+百货”的新型业态,此番它尚未进京,就开始大量调查顾客的消费行为,从商品采购、价格定位、营销方式到解决投诉,无不认真揣摩顾客的心理。万客隆、伊藤洋华堂等连锁超市来京后,催生了物美、小白羊、京客隆、超市发等超市的扩张,提高了北京市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合资企业大都店堂宽敞,像燕莎这样装修豪华、设计陈列美观、具有现代节奏的大商场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逼着”内资商业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合资企业还为本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促进了商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外商业文化的相互交融。当然,如若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任何企业都会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卢彦认为,先进的经营理念将成为中外双方竞争的焦点,而资本与技术将在竞争中起主导作用。面对本地的消费者、本地的消费结构和本地化的商品,很难说外商和内企谁有绝对的优势,只能说二者各有千秋。谁能更快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谁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经贸委市场贸易局局长黄海也指出,在任何一个国家,尚无被大型商户垄断市场的先例。“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整合将会加速,个别企业的倒闭破产,在有没有外资进入的情况下都会发生。
  规划重点引进业态
  就北京市而言,外商们来得正是时候。按照《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未来5年,北京市将重点引进六种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店、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式超市、综合超市。其中,四环将作为折扣店、便利店、大卖场等新商业形式的增长带集中发展,五环计划建成四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孟学农对未来北京的商业前景做了这样的描述: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市将为老百姓“建立起一个覆盖生命历程、满足不同性别、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消费水准的商业网络。”
  在围绕六种业态引资的同时,北京还将加强商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让那些在竞争中不断成熟、不断成长的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更细化的社会分工,进一步突出主营业务,培养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离不开外资的支持、示范和带动。
  面对外资的涌入,北京自信而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