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迎接新的竞争洗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6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金海观潮

迎接新的竞争洗礼
寒小
  就在中国入世前夜,国际三大零售巨头不约而同宣布计划在中国大量开设分店。一时间,“狼烟四起”,声称本土商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必须联合“抗敌”的声音不绝于耳。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入世后我国将有步骤地扩大电信、金融、保险、外贸、旅游、商业以及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是我们遵守国际规则,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加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就国内商业而言,也是一次新的竞争洗礼。从1992年至今,中国的零售业实际已经开放10年了,经过正式批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达40家,引进资金约30亿美元。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开花结果”。外资的到来,给中国的商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从规模、服务、环境、采购、配送、信息到融资手段、成本控制、企业制度、营销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对中国商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尤其是超市、仓储式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引进,弥补了我们零售市场业态的不足,加速了各商业企业的重新分工定位。10年来中国商海风云变幻,企业分分合合,商场生生死死,经历了企业改制、改组以及经营管理上的创新,这既是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受益于外来竞争的“冲击”。进一步引进外资,将使整个商业体系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商业企业改革更向前进,最终使每一个消费者受益。
  扩大开放,互通有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外资零售业就是我们分享经济全球化果实的一个窗口。这里有使每一个中国老百姓深受其益的丰富的商品,较之以往更便宜的价格;有全球采购体制下的工业样品,它们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功能,最流行的色彩、款式、时尚,给国内的工业企业送来最新的商品信息,为他们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供了参考。我们的企业,同样可以“走捷径”,通过这些零售巨头的庞大采购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发展的角度看,外资商业企业的进入并不意味着本土商业企业的“末日”,双方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获得各自的发展空间。从外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现状看,外资企业的销售总额去年还不到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3%,对中国整个消费品市场影响不大。
  经过20年的开放,我们已积累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宝贵经验,已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积极心态。中国有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我们欢迎外资的到来,同时也希望我们自己的零售企业能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发展、壮大,多打造出几个中国籍的“国际零售巨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