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一条加快水土保持山川秀美建设的新路大封禁小治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专家论坛

 一条加快水土保持山川秀美建设的新路
大封禁小治理
周万龙
  近年来,陕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99年实施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以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更呈现出大规模、快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但是,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紧迫的治理任务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积极探寻一种符合实际、费省效宏的治理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大封禁与小治理相结合”的思路,就是在这一理念之下形成的。
  所谓“大封禁”,是指面对广袤的治理区域,在退耕退牧后实行大面积的封山禁牧,依靠自然修复功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植被,遏制水土流失,为实现山川秀美提供初步的生态条件。水保资料表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和超载过牧,其植被退化过程为乔→灌→草,由高到低,由低到荒;“封禁”便是将这一过程还原过来,达到先草后灌再乔的植被发展目的。这就为进一步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工治理创造了客观条件。“小治理”则是指大面积封禁的同时,在近村、近路、近水的地方,实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粮、经、果、草、牧多维配置,开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立足于当前治理区域广、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治理资金不足的现实,着眼于植被的迅速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摆正了水保生态建设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是对我们几十年来治荒治水、改善生态观念的一次突破。
  目前,由于生态恶化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分巨大,治荒治沙、根除水患、改善生态的任务十分艰巨,只靠人工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前治理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能满足短期内迅速扭转生态恶化的需要,而采取“大封禁”的做法,无疑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根据生态进化的规律来看,植物的演变发展,一般是由低层次植物到中层次植物再上升到高层次植物,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所以,大面积的封禁后,就为植物的自然演替和恢复提供了广阔而充裕的时空条件,使生态依靠本身固有的自然修复功能加以初步发展。而后再加上人工有目的的治理,坚持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作用,也使人工治理的盲目性大为减少。
  长期以来,人们在治荒治沙治水上,重人工治理而轻自然封育,重林而轻草。人工治理固然重要,但面对广袤的治理区域,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治理规模和速度都比较缓慢。这也是过去一些地方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既重视人工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也十分重视自然封育的力量,坚持自然力与人力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大大加快了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这无疑是我们几十年来治理观念的重大变革。(作者为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