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华北明珠”环境堪忧,千年水泊买水行船——明天,我们会告别白洋淀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华北明珠”环境堪忧,千年水泊买水行船——
明天,我们会告别白洋淀吗
齐广兴
  昔日滔滔大淀,如今买水行船
  白洋淀,人称“华北明珠”,位于京南。在3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大大小小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濠,酷似一张硕大的棋盘。那星罗棋布的淀泊,是棋子;那纵横交织的沟濠,是棋路。笔者雇一叶小舟,梭行其间。
  河道远没有想象中宽阔。特别是那些交错的沟濠,一部分已然干涸,一部分则水很浅,只能勉强浮起小的木船,游艇和大一些的船已无法行驶。
  “老乡,这水怎么这么少?”笔者不解地向船家探问。“天干水浅,这水有一部分还是买来的呢”。撑船的老汉说。老汉姓李,64岁,他一边摇着桨,一边说起白洋淀。
  白洋淀是“九河下潲”,当年唐河、清河、滹沱河、子牙河等九条河流汇集于此,“那水大了去了”。60年代,这里开始围湖造田。淀区的几十个村庄,比着围堤,争着造地,李老汉就曾与村里的民兵“一家伙造了1000多亩!”结果,田进水退,湖面大大缩小。现如今连续多年大旱,淀区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源头的九条河全部断流,好容易下点雨,也被上游的一座座水库拦截,白洋淀是“鲤鱼在旱地打挺儿———干着急”。
  改革开放以来,淀区人的心眼活络了,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修道路,建码头,置游艇,每年来自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达50多万。借水生财,开始富裕一方经济。
  可是,由于天旱无雨,“眼看淀水就要漂不起船了”,政府部门只好向上游西大洋、王快等水库买水。水库到淀区动辄百里、数百里,沿途河道渗漏,再加上屡屡被截流,当这远道而来的300万立方米的清水汇入大淀,水量已大打折扣。
  小船咿呀而行。由于水位下降,岸边成排的芦苇裸露着白色的根,像一群饥渴的孩子互相依傍着、扶持着,艰难地立在那里,惹人生怜。
  中午时分,水面宽阔起来,到了有名的烧车淀。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曾40次到白洋淀游览和水围(练兵),多次水围便在这里展开。“水天相连,汪洋一片”的烧车淀上,龙旗飘舞,千船竞发,健儿呐喊,万镝飞鸣,何等壮观!再看眼前的烧车淀,阔不过3里,深不足2米,通往淀里的河道还不够一米深。不要说楼船巨舸,除了小木船,连轻快的游艇也休想进入。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轰鸣,那是一只游艇陷进淤泥里正挣扎着脱身,驾驶员拼命地左冲右突,艇上的游客一脸彷徨……
  伫立船头,眼前的景象令人感慨:环境是大淀的生命,水是大淀的魂魄。如果有一天水之不存,淀将焉附?
  昔日水清鱼欢,如今鱼虾绝产
  白洋淀地处北温带,水草丰饶,气候适宜,无数肥美的河蟹与鱼以这片绿水为家。如今,这些水下“居民”过得还好吗?
  船行一日,夜宿渔家。以鱼虾为话题,笔者与热情的主人唠起嗑来。
  “你问白洋淀里的鱼虾?多,多了去了。”主人开朗健谈,他说,过去鱼虾满淀,随便扎个苇把子,绑上水草放进水里,无数的花鲫(桂鱼)就会争着钻到里面产卵,用网从下往上一围,网里便是上百斤收获,每条鱼都在二三斤以上。
  说着说着,主人的神情凝重起来:这些年,上游和周边建起了许多造纸厂、制革厂、洗毛厂,排出的黑水黄汤,一路冒着泡,散发着臭气涌进淀里,使大淀被污染的面积一度达到2/3,严重水污染面积1/3。渐渐的,鱼虾稀少了,螃蟹绝迹了……
  从当地一位干部那里了解到,由于白洋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鲈鱼、鳜鱼、河鳗等珍贵鱼类以及曾年产20万公斤的白洋淀大河蟹相继绝迹;10年前,白洋淀每年捕捞鱼虾近4000吨,而目前,渔民们没了大鱼捉小鱼,没了青虾捞草虾。于是越抓越小,越小越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更有一些丧心病狂者,居然用电电鱼,用毒药毒鱼。“电死一大片,药死一条线”,连刚刚出卵的鱼苗虾崽也一扫而光!尽管政府严加打击,但滥捕之风依然难禁……
  第二天一大早,再次登上那只小船,在王家寨水域,遇到一位65岁的放鹰人。隔船相问,他摇动着手里的草帽说:“我们这行,完喽!”老人姓马,淀边李广村人,放鹰捕鱼从他祖父算起已经三代了。老汉说:“如今淀里没鱼,不要说捕鱼赚钱,连鱼鹰都填不饱肚子了。”他觉得训鹰放鹰是门技术,又是祖宗传下来的,就想传授给后人。可是“问儿儿不接,问孙孙摇头”,还让老汉把它们处理了。“鱼鹰跟我几十年了,舍不得呀。”
  正说话间,一只鱼鹰从水下钻出来,长喙叼起一条两寸多长的甲甲(嘎鱼),那鱼背上和身子两侧各长着一根又尖又长的刺,十分锋利。只见鱼鹰吞下一半时又被迫吐出来,然后调整一下鱼的位置又想吞下去。如此反复了十几次,才把嘎鱼吞下肚。老汉心疼地说:“要不是肚子饿,这种鱼它是不会吃的……”
  结束了数日的白洋淀之行,那干渴的芦苇,那饥饿的鱼鹰,它们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华北明珠”生态环境堪忧,白洋淀在呻吟,但愿这片千年水泊不会离我们而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