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以病人需求为目标——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7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以病人需求为目标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赵永新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上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近年来的变化让患儿家属又惊又喜:焕然一新的门诊大楼拔地而起,诊室和病房干净明亮,院内花红草绿,宛若一个漂亮的花园;看病越来越方便,“微笑”服务随处可见。难怪医院声誉日隆:继被评为“爱婴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之后,2000年又成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日益增多,去年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分别比上年增长8.84%和21.4%。兼任院长的首儿所所长童奔告诉记者:“这是医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为目标,不断改革的结果。”
  病人选医生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去年8月,首儿所附属医院专家门诊部率先打出病人选医生的旗号,把医生的照片、姓名和专业特色挂在医院门诊的显著位置,请病人自己选择。他们还在医疗手册的扉页上印上患儿家长享有的权利:有权了解患儿病情和治疗措施,有权要求停止治疗,还公布了投诉电话和咨询电话。之后,这一办法在全院推开,变化立竿见影:医生有了紧迫感,服务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家属心平气顺,投诉和纠纷明显降低。
  对于患者家属,手术室一直是神秘不可逾越的禁区。如今在首儿所附属医院,家长却可以进入手术室的麻醉诱导室,协助麻醉医生安慰患儿,使患儿平静地接受手术。这是该院麻醉科适应医学模式改变而推出的新举措。到目前为止,已有700多名患儿成为这一举措的受益者。此外,麻醉科还推出了麻醉咨询门诊、门诊无痛手术和麻醉后期复查等服务项目,受到患儿家长的交口称赞。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首都远郊区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首儿所附属医院与当地医院合作,建立了10个院外医疗协作点,定期派出专家和骨干医生到郊区进行门诊,并为当地医院提供培训。据统计,专家每年院外出诊600多人次,完成了许多危重病人的会诊转诊工作,发挥了儿童健康绿色通道的作用。据了解,该院正在积极筹建京东急救网,届时将为北京东部地区的急诊患儿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务。
  人浮于事、管理松散、服务滞后的传统后勤服务模式,也曾经长期困扰着该院,不利于更好地发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功能。从1999年开始,首儿所附属医院在北京市率先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他们对原总务科、器材科维修和供应班组等后勤部门进行重组,成立了具有自主经营权、人员调配权和财务分配权的物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待遇有高有低的用人机制,实行社会化标准的后勤服务。前不久,服务中心还先后成立了物业洗涤中心和首儿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了北京10多家医院的洗涤业务,在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