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7
第11版(理论)
专栏: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赵春明
  对于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学术界有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现在提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因而也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另一种看法则试图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有关论述中找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延伸。这两种看法形式上相左,但却蕴含了一个共同的前提,即价值创造等同于价值分配。
  实际上,如果我们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的话,就会发现,价值创造并不等同于价值分配。马克思在阐述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的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的观点及其“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生产三要素也是创造价值的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分别是利润(利息)、地租、工资的源泉;另一方面又多次谈到除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对创造价值的作用,认为它们也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还一再批评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认为工具、设备、厂房等也是生产财富的必要条件,因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应得到源于对资本、土地等要素的所有权的收入。可见,马克思虽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他并没有以此作为分配的根据。
  当然,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一般意义上说,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基础,没有价值创造出来,就不可能有价值的分配。同时,价值分配又对价值创造具有反作用,如果价值分配不合理,势必影响到价值的创造。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差别,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二者的依托或依据不完全相同。
  价值的依托是劳动。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都是科学的、正确的。第一,现代社会创造价值的途径和手段形形色色,但是从实质来看,仍是劳动创造了价值,只不过是这些劳动具有了更多表现形式。第二,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任何一个社会脱离实体经济所发展起来的泡沫经济在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最终必然会以金融危机等方式被强制性地向实体经济复归,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第三,劳动价值论除了经济学意义外,还有其哲学意义,即任何事物都有其终极依托,对于价值来说,其依托就是人类的劳动,这就要比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以心理因素为价值的依托更具有科学性。
  对价值分配来说,其依据除了劳动,还有参与分配者在转化和实现价值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如在我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营管理阶层、科技阶层等所得的报酬出现相对较高的趋势,这不仅是由于他们从事的是更加高级、复杂的劳动,而且还由于他们在转化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于它们在价值的转化和实现中作出了贡献,因此,其所有者同样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综上所述,目前提出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分配,既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也不是劳动价值论的简单引申,而是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马克思的价值和分配理论的认识的深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