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撒播友谊种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3
第11版(国际)
专栏:关注非洲

  撒播友谊种子
  本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
  在刚果(金)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着刚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谈起中刚友谊,他们除了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人民援建的“人民宫”和体育场外,还总忘不了提及中国专家帮助他们种水稻、蔬菜,传授农业技术的感人事迹。
  以国土面积论,刚果(金)位居非洲第三,拥有可耕地1.365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58%。然而,由于生产技术长期落后,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粮食不能自给。辽阔的大地,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适量的水分……尽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刚果(金)却一直不能出产水稻,蔬菜也只有土豆和红萝卜之类,其他所需皆靠进口。
  在中刚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二年的1973年,中国政府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帮助刚果(金)发展水稻和蔬菜种植,肩负这一任务的湖北省大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组织专家来到刚果(金)。农业机械专家主要教授当地农民掌握拖拉机、推土机和碾米机等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及保养,畜牧专家则讲述和示范生猪饲养的基本常识,帮助农民掌握养猪本领。而给政府官员和群众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是中国专家如何教他们种植水稻和蔬菜,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口粮问题。
  中国专家到达后,立即对刚果(金)全国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那里的土壤、气候和降水量进行化验分析,认为刚果(金)具备种植水稻的基本条件。根据当地大多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实际情况,中国专家从我国接近这两种气候的广东省和湖南省引进水稻种子,在首都金沙萨成立中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同时在各地建立起13个推广分站,数百名中国农业专家遍布各地,深入田间,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耐心向他们传授水稻种植的知识和技术,还指导他们挖水渠、修道路、平土地、筑田埂,刚果(金)在不长的时间内到处稻谷飘香。
  进入90年代,根据当地农民已经基本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实际情况,中国专家重点转向良种培育,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同时对示范户和推广区农户加以指导。目前,他们种植的种子田,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指导了23个示范户,为他们免费提供良种和化肥;指导水稻推广区4个,农户6480户,耕种土地2500公顷。与此同时,引进适合在刚果(金)生产的中国蔬菜品种近20个,种植了2公顷的各类蔬菜示范田。记者在菜园里看到,西红柿、黄瓜、茄子、圆白菜等在这里长势良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中国专家把水稻和蔬菜从万里之遥的中国成功移植到非洲大地,帮助刚果(金)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的义举,赢得了刚果(金)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称赞。刚果(金)前农业部长基坦加指出:“这是中刚友谊的结晶,是我们与外国所有合作的典范,更是南南合作的榜样。”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刚果(金)总代表斯皮克也表示,在解决刚果(金)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上,“你们与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你们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地老百姓心存感激,他们待中国专家如同家人的态度令外国同行非常羡慕,搞不懂中国人用什么“秘密武装”赢得了刚果(金)人民的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家们表示,要说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不外是中刚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援非人员始终平等地对待当地老百姓,不谋私利,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为他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一句话,是真诚和友谊使得我们播撒的种子在刚果(金)人民的心中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本报约翰内斯堡6月3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