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送穷”与“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1-29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送穷”与“抢富”
李忠春
  世人最讨厌的莫过于一个“穷”字,对“穷”,人们避之如“瘟神”,连“推”带“搡”,赶紧“送”掉;最招人喜欢的莫过于一个“富”字,对“富”,人们连“拽”带“拖”,恨不得从别人手中“抢”过来。从古至今,虽不能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可以说如此之人多多。
  历史上,人们做了诸多的送“穷”诗,最有名的要数唐人姚合的《晦日送穷》,共三首,其一:“年年到此日,沥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其二:“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可见,“送穷”由来已久。
  送穷的同时,就是迎富。新春对联,“招财童子,进宝郎君”;除夕和正月初一,对“赵公元帅”顶礼膜拜;还有正月迎财神,什么“财神今日来,进宝又招财”,“堂屋四个角,金子银子用皮撮;堂屋四四方,金子银子用仓装”,如此等等。
  “送穷”可以理解,这里包含着一种精神,人们不甘贫穷,不忍落后,想尽快改变落后现状的积极进取精神,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是,穷则思变。可曾几何时,人们谈富色变,以“穷”为荣,越穷越光荣,这是一种反常心态。拨乱反正,当神州大地迈开了致富的步伐,在前进的大路上,又有一部分人觉着行走已不解渴,而要跑步前进,露出了一种急躁与冒进心态,急于“送穷”,急于“抢富”。这些人,恨不得“忽如一夜春梦醒,金银财宝滚滚来”。这种心态也是一种反常。
  一些人觉得干拿工资致富太慢,于是纷纷“下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的话虽极端,但也反映了一种倾向。经过“沧海洪流”的洗礼后,一部分人经“水呛”后虽有所清醒,但时至今日,这种“抢富”、“暴富”的心态还在一些人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部门、地方、单位,提出了一些“跃进”式的口号,制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划”,上报了一些根本不能实现的致富“数字”,出现一批“数字干部”,“数字工程”。
  更有一些不法分子提出了“要想富,偷铁路,一夜能成万元户”;有的人干脆“公家有啥咱拿啥,瘦了国家肥自家”;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等大贪,以身试法,成了历史的罪人。也有一些部门、单位、个人,为了眼前的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集体、长远利益,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先“富”起来再说,至于这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带来多大损失那就不管了!
  “穷”是可以“送”走的,但富裕却是“抢”不来的,致富不是一日之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一户,“送”穷“致”富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些人之所以栽了跟头,就是这种急于“送穷”和急于“抢富”的暴发户心态带来的。前车之覆,后车应当认真鉴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