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访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
——访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
本报记者李丽辉
  近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保险业开放时间表。面对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领先的服务手段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年轻的中国保险企业该如何应对,走出一条发展壮大之路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
  马明哲说,外资企业领先我们的地方——资本、人才、产品、技术、服务等等,实际上就是保险行业的国际标准。如果中资企业勇于接受这样的标准,努力实践这样的标准,那么,它就自然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钱。再加上“主场”之利,胜出的机会将更大。
  马明哲说,国际化标准是平安13年成功经验的最集中体现。从公司成立开始,平安就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及经营机制,这是平安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基础。1993年,平安在中国保险业首家引进外资股东,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两家著名国际财团,以超过每股净资产数倍的价钱参股平安;同年,平安聘请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担任财务顾问,并出具国际标准的财务报告。迄今,平安是业内唯一连续8年出具国际标准财务报告的保险公司。1994年,平安在中资企业中首家引进寿险个人营销体制,保险代理从此成为一个响当当的职业;1995年,平安在保险业首家引进海外专家,平安的人才国际化由此全面起步。1997年,平安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担当顾问,平安在成长策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改革,寿险被确定为平安的核心业务。当然,国际化标准不仅是企业需要遵循的,也是国家的政策法规环境、监管的方式、方法、市场的培育等方方面面的国际化,只有这样,企业的国际化才有成长、成熟的空间。
  曾有不少人提出疑问,平安花巨资为企业引进“外脑”值不值?马明哲举了个例子:麦肯锡在“诊断”了平安的投资体系后,给平安开出了一剂药方:改变组织架构,把投资分成几个部分;建议公司加大资金上划力度,成立结算中心;建议公司停止放贷和实业投资,将所有资金投向国债,信托全部转向清理资产、回收贷款。别的不说,单第三项建议就为平安带来了巨额效益。当时国债利率高达10.98%,平安采纳了麦肯锡的建议,把到期收回的贷款和上划的保费全部买成了国债,从利息10.98%,到9%、8%,买进了100多亿,当日后利率一路下调时,平安手里却持有大量的高息国债,这也是降息后几年内平安投资收益还不错的重要原因。
  马明哲说,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平安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创新,1999年10月,平安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投资连接保险,把传统的寿险带入了投资时代,2001年3月,平安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团体退休金投资连结保险,同时还推出了各个渠道的分红类保险商品及各类创新的健康险商品;在国内比较薄弱的责任险领域,平安首家推出了律师、会计师、医师执业责任保险,并在高风险、高技术的核电承保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平安的商品体系是行业内最齐全的。在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保险市场,今年上半年13家寿险公司同场竞技,平安保险公司占据了50%多的市场份额。
  马明哲表示,上海的竞争毕竟只是“热身赛”,平安在许多方面与国际同业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面对新的形势,平安将加紧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形成强大的后台支援系统和完整的销售体系;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全面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使客户随时享受到平安的优质服务;努力提高业务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的客户理财顾问。平安将积极研究国际上大型金融集团的成长策略、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在与外资保险的合作与竞争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争取两年内进入世界500强,不断朝着国际一流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