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靠法律留住碧绿——新西兰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4
第7版(国际)
专栏:
?靠法律留住碧绿
——新西兰纪行之二
  本报特派记者 李学江
  昆士城一年四季游人如织,这是否会给环境带来压力和威胁?如何保住旅游热点的“清新、碧绿”?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记者找到地区环保局寻求答案。
  环保局位于城中心的二层楼上,负责人科斯特洛得知记者的来意淡然一笑,好像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他说,首先是我们有一整套相当完备的环保立法,对各种开发活动都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这就使各种开发活动都有法可依。其次,根据地理地貌和动植物分布等特点,我们将国家公园的土地划为不同级别。说着,他拿出一张地区地图,上面用深浅和疏密不同的线条标示出4种地区:特殊区不许任何人进入;原始区不许从事任何商业性活动;低影响区可进行严格有限的开发;轻度影响区则可进行适度开发。有了法律规定和这样明确的划分,为了商业利益而滥用开发权的可能性就消除了。
  科斯特洛指出,新西兰的旅游开发活动的审批极为严格,如果有人想举办一项旅游活动,或建一处旅游设施。首先要到环保局领一份到几份申请表:写明活动的性质、地点、期限;接待多少游人;预期对环境会造成何种影响;消除和减少影响的措施,如怎样处理污水与废弃物等等。环保局则将收到的申请向社区和公众公布,听取意见,而任何人都有权要求审看申请文件。环保局审批的依据是:是否符合国家的环保立法和对本地区的战略规划;是否与环境协调;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是否准确和详尽,避免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措施是否足够与科学,否则要委托专家组重新调研,费用则由申请者负担;保证游人安全与健康的措施是否得当等。当然,申请同时要送到地方议会审查,以求与地方发展战略协调一致。
  如果想举行一项赛事,也同样要提交类似的报告。比如山地自行车大赛就是如此,主办单位要保证赛事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破坏,赛后没有遗留物。比赛期间聘有巡视人员监督,赛后有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即责成主办单位立即补救,否则由环保局请专业公司修复、清理,费用则由主办者承担。
  但又怎么能保证游人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呢?科斯特洛笑了,说那只有靠宣传教育了。组织者和旅游公司都会向游人讲解和发放环保手册。其实,记者手里就有一份“十点须知”,手册的封面写着:“环境是一个大家庭的资产,有人逝去,有人活着,更多的人将在你我之后来临。为了环境,为了子孙后代,请保护好现有环境。”里页写道:“在这里你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对动植物而言,这里却是它们生存繁衍的家园,请不要给它们带来惊扰与不安。不可在河湖岸边用肥皂或清洗剂洗涮,需要时可取水到远离河湖的地方洗涤,以利污水过滤,避免水质污染;如找不到厕所,请到离水源50米开外方便,然后用土掩埋;总之请带走你的一切,切不可留下你到此一游的任何痕迹。”
  最后,记者问环保资金从何而来,科斯特洛回答说,绝大部分(80%)是政府拨款,其次是公司和个人赞助。此外,每次举办活动,要征收其毛收入的7.5%作为环保经费。工党执政后尤其重视环保,一上台即加大环保拨款,并停止了对土著森林的采伐,同时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扩大。现原始林占国土的25%;人工林占6%,北岛中部的人工林面积达15万公顷,为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绿海”。国家公园13处,森林公园20处,保护地3500处,总面积达810万公顷,占国土的30%。最近政府又将南岛西海岸13万公顷土地划入保护区,从而使南岛保护区连成一片。驾车沿南岛西海岸行驶,只见公路两侧浓荫蔽日,绿墙般密不透风。你不能不赞叹:“清新、碧绿的国土”,真是名不虚传!
  (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