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回汉两族农民组织的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7-06
第2版()
专栏:

  回汉两族农民组织的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李根蒂
正确贯彻民族政策,是办好多民族共同组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关键之一。青海省亹源县回族自治区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团结社)的顺利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亹源县回族自治区境内居住了回、汉、蒙、藏、土五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有隔阂。解放初期反动派匪徒还曾利用民族隔阂进行挑拨,发生过民族纠纷。但是党在亹源县坚持贯彻民族政策,逐步巩固了民主政权,粉碎了敌人的挑拨,并领导杂居的各族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亹源县回族自治区团结社就是在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由杂居的回、汉两族农民自愿组织的。
团结社有社员二十七户,其中回民十五户,汉民十二户。成立社前,他们分别参加在三个互助组里,那时彼此就十分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集体劳动更加强了两个民族的友谊,农作物产量也迅速地提高了,这使他们更增加了只有互相团结才能得到各民族共同幸福生活的信心。
团结社社员为选择适当的社名,曾进行了充分的酝酿,经过两族农民共同讨论,一致通过采用象征两个民族关系的“团结”二字。选举社工作人员是两族社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社员之间的反复协商,结果选出十一个回民和七个汉民社员分别担任团结社社长、副社长、管理委员、生产组长等职务。选举的结果,社员十分满意。
在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下,团结社回、汉族社员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上都尽量互相体贴、互相照顾。
今年回民封斋期间,回民社员缺钱购买灯油,团结社马上把社款借出六十元帮助买油。开斋时回民需要购买开斋用品,社里又立即借给了一百五十元。社内开会也尽量照顾回民在封斋期的困难。封斋期间给回民社员一般分配农活较少,以便利他们作礼拜和休息。今年春节期间,社内要动员人到八十里外的仙米(藏族聚居地区)去驮东西,派工时社员们都积极报名,但汉民社员想起这正是汉、藏人民过节期,回民社员一路吃饭很不方便,应该让汉民去。回民封斋期非常忌讳别人让饭和吸烟,有的回、汉社员间虽然有很好的交情,汉民要吸烟也很快就离开自己的回民朋友。有时汉民社员因为同回民社员亲密,偶然禁不住也就让饭吃,但马上发现自己失礼,就诚恳地表示“对不起”。
像汉民社员一样,回民社员也能十分体贴对方。在准备过春节时,社内要出动大车到八宝山拉木料,回民社员马乙山和马尕奴说:汉民快过年了,有些东西还没有准备好,应该叫回民社员去。其他回民社员一致同意。汉民社员听了马尕奴他们的意见,都十分感动。有时,汉民在生活上偶然疏忽没有尊重到回民的习惯,回民也都能谅解。
团结社的管理委员会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继续鼓励两族农民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团结社回、汉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成为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击不破的牢固力量,才推动了社务工作。有一次,汉民社员祁尚仁同回民社员马元在田间为做活吵了架。祁尚仁生气地说:
“我们社叫团结社,到底团结个什哩!”在过去,这一句有伤民族感情的话很可能引起民族纠纷的。但是,团结社的社务领导人员和社员却全不这样认识。社长金文(回族)很耐心地批评祁尚仁说:
“你们俩为做活吵架,根本不能牵扯到民族问题,应该就事论事。你这话是不对的。”在社员会上,大家又对祁尚仁进行了批评;祁尚仁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会场进行了检讨。
团结社回、汉族社员的日益团结,越发鼓舞了社员们的生产热情。去冬、今春准备耕种工作,全社六十七个男、女社员(除去害病的),都参加了准备肥料的活动。他们分为四个包工小组、预计在二十五天中抬灰、烧灰、打灰共四百八十八堆,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了。同时开展的积家肥工作也收到了很大成绩。
春耕开始,社内第一次查实了社员土地,如期播种下青稞、大麦、燕麦、马铃薯、菜籽等春季作物。目前,他们播种在浩亹河畔的田禾,已经绿油油地长起来了。社员们为争取丰收,正在紧张地劳动。更正:五月三十日本报第二版“使用油漆掺合剂”一文第二段第三行“生石灰五斤,食盐半斤”应为“生石灰五公斤,食盐半公斤”,“水五十公斤”应为“加水五十公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