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精神文明:书写时代新华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5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年终专稿

精神文明:书写时代新华章
  本报记者 胡果
  2001年10月24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深秋里燃起一团火。
  翻阅报纸,一篇篇理论文章、重要评论深闳透彻,开启思路。打开电视,一组组别具一格的公益广告跃上荧屏——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九八抗洪将士,一个个深烙在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重新浮现,述说着爱国、忠诚、奉献、敬业……
  这,只是华章中的一笔重彩。检阅2001年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交相辉映,亮点频出,生机盎然。新世纪,中华民族高扬起文明旗帜,汇聚起精神力量。
  理论:面对新形势迎接新考验
  新世纪开元,“十五”计划开局。2001年的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呼唤着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不断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怎样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踏上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中国人,面临着新考验。
  人民在期盼,党在思考。
  1月11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以德治国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江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发表著名的“七一”讲话,特别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月24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纲要》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2001年,一系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精辟论断,特别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适时提出,指明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高擎起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大旗。
  实践:探索新载体开创新局面
  2001年7月前后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变成了一座蓄积情感与思想的宝库。
  由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举办的“肩负人民的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此开幕,反响强烈。120万观众如潮涌来,近百本留言簿蕴满心声。盛况空前的党史展览,恰如一次万众心灵的洗礼、民族情感的升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凝为最广泛的共识;万众一心跟党走,汇成最响亮的合声。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永恒主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为新世纪开局之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良机。宣传思想战线抓住机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一部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牵动着亿万群众,诠释着先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读书征文、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知识竞赛……一项项群众性思想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声势浩大,“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强音回荡大江南北。
  北京“申奥”梦圆,男子足球冲出亚洲,上海APEC会议成功举办,十五年长跑之后如愿加入“WTO”……2001年,中国盛事不断,喜讯连连。关注社会心理,贴近群众情感,积极创新载体,将全体中国人的欢庆节日变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课堂,精神文明建设奏出了华彩乐章。
  道德建设,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民群众,是道德实践的真正主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利用一切渠道,不断创新方法手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风扑面,生机盎然。
  ——增强创建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青年文明号活动等道德实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人民满意公务员、十佳市民、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等争创活动营造起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
  ——着眼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群众呼声视为第一信号,百城万店无假货、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一项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
  ——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将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素质提高与投资环境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城市美了,民风好了,人气旺了。
  求实、求新、求进,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受益者、参与者、创造者,2001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喜人。且看一组数字:
  截至去年底,参与志愿服务的全国青年共计8000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1亿小时;
  今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等联合举办《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大型展览,15天接待了35万人次;
  郑、汴、洛“三点一线”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开展一年,“外热内冷”的中原旅游市场变得红红火火,今年“十一”黄金周,河南省旅游业实现社会综合经济效益137亿元,创历史新高,旅游业成为中原农业大省的经济增长新亮点……
  回望即将走完的2001年,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新世纪的中国,会涌现出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