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感到危机早调整——访依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利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6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感到危机早调整
——访依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利娟
  本报记者 彭嘉陵
  不少人认为,中国“入世”纺织是最大受惠行业,因为“入世”后配额将逐渐取消,纺织品服装出口就容易了。事情这样简单吗?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北保定依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利娟。
  “我感觉‘入世’后危机更大。”汪利娟直言不讳地说。“一般人只看到配额取消的好处,而没认真想一想,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们拿什么样的产品去和别人竞争?”
  4年前,依棉出口占85%,去年下降到50%。这说明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了。如不调整,出口将越来越萎缩。这也让我们感到危机。过去,中国纺织品之所以能大量出口,主要是劳动力优势。在设计、制造、营销这个产业链上,设计落后自不必说,营销还谈不上,最多只能算是销售,我们的优势只体现在制造上。即使是这个优势,“入世”后也将受到影响,因为外商可以进来办厂,可以利用我们的劳动力优势。但我国纺织的劣势却是十分明显:印染后整理落后。
  这两年我们派出中高层管理人员到欧洲考察,发现在德国和意大利,30年前调整过的纺织企业都生存下来了,相反,没有调整的企业都不复存在。现在,德意几乎所有纺织企业都包括印染,而且主要靠印染环节提高附加值。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不调整,过去理解的我国纺织低成本的优势将要打个大问号;不调整,我们依棉就没有发展前途。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应对的准备。前几年依棉主要进行内部改革,压锭减员,提高效率等,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形成了,子公司真正成了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原属公司的物业、生活部分推向了市场。近两年我们开始求发展。从去年起,我们就开始研制高附加值产品,力争每年替代20%,几年内从大路产品过渡到特色产品,从普通床单布、工装类衬衫面料发展到品牌服装面料,已开发出衬衫、风衣、休闲服面料等。为此,设备和技术人员都要相应作调整。我们主要加大环保型面料的开发,现在,天丝、摩代尔系列的纱、布研制生产已居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国家棉纺行业两家产品研发基地之一。
  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棉在去年上了服装生产,推出品牌依翱。依翱起点很高,采取的是国际运作模式:总部设在北京,聘请的是法国的著名设计师和意大利的生产总监和营销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初见成效。法、意合作方都有意明年投资这个项目。依棉生产服装还有个想法,就是要借此提升纺织。原打算服装的面料一半左右由自己提供,但运行下来不理想,面料达不到服装生产要求,主要薄弱环节就是印染。汪利娟说:“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提升纺织面料的决心。我们正在投资建立与德国道恩财团合资,由中、日、韩、德、法等国专家加盟的依棉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建成后将为北方纺织企业输出成熟的产品和技术。”
  通过与法、德、意欧洲设计师、厂商合作,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入世”后,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这两年,依棉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建造企业文化,还特意聘请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一套科学的薪酬体系和崭新的绩效评估系统,在薪资水平上尽量和非公企业、外资企业拉平。同时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的还送到欧洲培训,一方面长学识、开眼界,另一方面研究欧洲市场。现在,依棉的高层管理人员已全部攻读完MBA,中级管理人员侧重职业经理人素质训练,员工注重岗位技能培训。
  “入世”对于中国纺织,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利,也没有预料的那么可怕。关键是尽早作出对策,踏踏实实地调整纺织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