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面对主城区“如厕难”问题,重庆市人大代表提议 公厕也是投资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5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监督广角

面对主城区“如厕难”问题,重庆市人大代表提议
  公厕也是投资环境
  本报讯外地人来到重庆,在感慨重庆解放碑、朝天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对在以上两处窗口地区遇到的如厕难的尴尬也感触颇深。为此,笔者对解放碑、朝天门地区进行了实地察看,并随机采访了四位来渝旅游的外地人,其中3位游客称,他们都遭遇过类似的尴尬。
  重庆直辖已近5年,在主城区最繁华的窗口地区遭遇如此“尴尬”,为什么却一直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渝中区环卫三所所长杨朝虹。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新建的高楼大厦“吞”掉了32座公共厕所,其中以解放碑、朝天门地区最集中,也最突出。其实早在1980年,当时有178所公厕的渝中区就闹过“如厕难”。据杨朝虹代表介绍,渝中区开始大建设、大开发后,公厕就开始萎缩,“黄金地段”公厕被一个个销号,本地市民都很难找到背街小巷的厕所,更何况外地人。今年5月,市环卫处对此问题作过调查,结果表明:渝中区先后有32个公厕被拆除,热闹繁华的解放碑、朝天门地区更是公厕被拆除的集中地,有的甚至已拆迁了近10年,至今都没有还建。这些厕所大都位于闹市区临街路边,其中很多根本不可能还建。“不还建公厕”甚至还被个别区作为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之一。
  据悉,重庆直辖后,渝中区的流动人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增加到现在的60余万,高峰时曾经达到90多万。为解决“如厕难”问题,该市有关部门制定了《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厕建设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改造中禁止擅自关闭、停用或者拆除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厕),确需关闭、停用或者拆除的,应经所在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照城市规划“坚持就地、就近或者先建后拆”的原则予以重建。
  对此,杨朝虹代表建议,因窗口地区如厕难已严重损害直辖市形象,为了让广大市民及外地客人不再遭遇这样的尴尬,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他说:“看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设施状况(包括公厕),就能够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厕也是投资环境。”(柯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