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期刊市场中,文学期刊显得颇有一些寂寞,原因何在?一位文学期刊老编辑的分析,也许会给人们一些理解和思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文学期刊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能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文学期刊的坚守与寻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7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期刊市场中,文学期刊显得颇有一些寂寞,原因何在?一位文学期刊老编辑的分析,也许会给人们一些理解和思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文学期刊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能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文学期刊的坚守与寻觅
柳萌
  报纸杂志和出版社的编辑出版,我都曾经干过许多年,其中的苦辣酸甜都尝过。如果非要做某种比较的话,我以为,办杂志尤其是办文学杂志,远比办出版社和报纸难。即使像《家庭》、《知音》、《读者》等,这些大众化的走红杂志,他们也是经过寻寻觅觅的艰难,最后才找准自己生存方式的。而更多的文学刊物,至今仍然在寻觅着,今天这样改版,明天那样变动,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发问,办刊物艰难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做个比较:跟出版社比较,刊物没有出版社的多种高含金量的书号以及内容和定价的可塑性;跟报纸比较,刊物没有报纸的短周期的灵活性以及新闻和版面的多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出版广告登出去了、征订单发出去了,即使读者再少也得死扛着,倘若这时遇到纸张涨价、发行费提高,赔着钱你也不能改变原有定价,这正是刊物天生的“苦命”。所以,今天办刊人的苦恼与艰难,我完全能够理解和体谅。
  现在的一些文学期刊,处境可以说十分艰难。有的如《收获》、《当代》、《十月》、《花城》、《随笔》、《钟山》、《长城》、《母语》等等,经过痛苦坚守和不断摸索,最后终于突出艰难重围,据说发行量都在渐渐攀升。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然而更多的文学期刊却仍然在艰难中徘徊,苦苦寻觅着生存方式。有时文学期刊的主编,他们本人就是作家、评论家,为这本刊物的生存发展,心甘情愿地放弃写作,倾其心力时间去办刊,往往还不能为人所理解,我认为这是相当不公平的。在当前这种艰难的处境里,我觉得应该鼓励办刊人,继续积极大胆地探索。中国的高品位期刊在生存,说不定就会在这种寻觅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壮丽前景,一支有市场意识的办刊人,也许会在这种闯荡中成长起来。
  非通俗期刊,如学术、文学期刊,在今天的坚守和寻觅,都是非常辛苦和艰难的,应该给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任何的坚守都是可贵的,任何的寻觅都是可喜的,没有敬业的精神,没有进取的愿望,就不可能有期刊的发展。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