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缩小“数字鸿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08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纵横

缩小“数字鸿沟”
方家平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APEC年会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数字APEC战略》明确提出,各成员国要采取具体和联合的行动实施数字战略,缩小“数字鸿沟”。正视我国数字化的现实,采取切实措施填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成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项全球性难题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目前,“数字鸿沟”正日益成为信息时代全球性的难题。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在线新闻里则直接把“数字鸿沟”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我国的“双重落差”
  我国同样面临着“数字鸿沟”,而且面对的是双重的落差:一方面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化差距,另一方面是国内各地区间的数字化差距。
  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内地电脑拥有量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有88台;美国1.641亿台,平均万人拥有近5000台,是中国的55倍。从网络普及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只相当于美国的1/8。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中美相差45倍。社会信息化系数,美国1965年为242.9,而中国去年才达到145.3,落后美国40多年。
  再看看国内存在的地区间“数字鸿沟”: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北京、上海的信息化指数在70以上,属于信息化水平的一类地区;而甘肃、贵州、云南和西藏的信息化指数在19以下,属于信息化水平最低的地区;另外,东部地区在互联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指数、人均报纸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方面,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如何填平“数字鸿沟”
  存在“数字鸿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之。
  首先,在观念上要重视“数字鸿沟”,消除盲目乐观的误区,树立危机意识。有一些盲目乐观者只是看到了网民数量增长比美国还快、手机年销售量是第一等等表面现象;还有不少人误以为在信息化进程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其实,在信息大环境上,中国不仅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年,而且差距还在拉大。因此,从国家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树立危机意识是最关键的问题。
  其次,要抓住机遇,积极扎实推进信息化进程。面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我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弥合“数字鸿沟”。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将企业信息化落到实处。政府应一方面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提高其网络化程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企业关心、支持并从事缩小“数字鸿沟”的活动。
  此外,还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目前信息技术的高端主要还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特别是美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英特尔的芯片、微软的操作系统、思科的路由器,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从技术发展上看都在全球起主导作用。中国要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缩小数字鸿沟,就必须加快发展自己的民族信息产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于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TD-SCDMA手机3G标准、Internet2等引领潮流的技术应加大推广和实施力度,使其尽快形成市场,走向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