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巴黎吹来“中国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3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巴黎吹来“中国风”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
  由中国文化部与法国外交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季”活动,目前已近尾声。经过3个月的跟踪采访,记者深深感到,这项活动在隆冬季节的巴黎吹起了一股“中国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
  “文化季”开幕前夕,巴黎市负责文化事务的副市长蕾贝内说:“巴黎将和着中国的节拍度过未来的3个月。”这句富有诗意的话,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好几位常驻巴黎的朋友对记者说,在巴黎呆了几年,从未见到过这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广告,地铁通道里、林荫大道的广告柱上、报纸上、电视屏幕上……到处都唱着中国文化的赞歌。
  法国人在赞叹:中国送来了国宝级文物,送来了最好的京剧艺术家,送来了著名的中央民族乐团,还有当代杰出书画家、雕塑家的作品……法国人在陶醉:短短3个月内,他们享受了一次五星级的“中国文化大餐”,同时举办的4个展览和先后进行的几场演出,真让他们有点应接不暇。在巴黎音乐城里,他们凝视着出土的钟铃,听着编钟典雅悠扬的乐声,心中充满何等的惊喜。这是来自遥远华夏的古老乐声,这是2500年前的黄钟大吕!“看过中国文化展吗?”一时成为巴黎沙龙里的一句时髦问语。一天,老友请吃饭,同席8人,除了记者均为法国人,记者即兴调查,7人均参加过一项或多项中国文化季活动。
  1月11日,在皮尔·卡丹艺术中心举行“中国现代水墨、雕塑展”揭幕式,到会的宾客竟达1000人。卡丹老人乐开了怀,原定三五分钟的致词,他兴高采烈地说了一刻钟。1月28日是小宫“中国考古发现展”展出的最后一天,售票处前,依然是长龙阵。负责筹办“中国考古发现展”的法方负责人之一吉尔·贝根对记者说,11周内,小宫接待了约21万观众,看来要办15周才能满足需要。可惜的是,有百年历史的小宫2001年得闭馆翻修,计划早就定好,展览只能到此结束。言语间充满遗憾。为什么会引起如此轰动的效应?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展品、演出都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拿出的都是宝贝”,有好几家当地报纸这样说。其次,展期较长,内容丰富,各项展览和演出相得益彰,形成了规模效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中法双方合作的文化活动,巴黎文化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中国考古发现展”的成功最能说明问题,布展、文字说明、展品目录图册,都是巴黎博物馆学界的行家做的,符合法国人的欣赏口味。翻一翻厚达300多页的精美图册,你不得不佩服法国博物馆业人才济济。办展积极,宣传也积极。《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等大报都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介绍文章,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是法国有关方面做的,赞助商也大都是他们去找来的。我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侯湘华参与了文化季的全部筹备工作。她认为,大型的、综合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运作,还是第一次,这是成功的尝试。(上)(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