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礼不在贵 有情则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3
第3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

  礼不在贵 有情则重
李德民
在日本访问十几天,回来后清点带回的礼品,数量不多,价格不贵,却有意思。
礼品大致有以下几种: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送的是一条印有机场示意图的天蓝色毛巾;日本记者俱乐部送的是一支圆珠笔和印有邓小平等世界政要签名的纪念册;松下电器公司送的是一张当场为我们拍的彩色照片,还有几份介绍该公司的广告;奈良唐招提寺送的是8张印有该寺文物的彩色明信片;在京都瞻仰周恩来总理诗碑,收到的是一套4张彩色明信片,上面印有邓颖超同志为诗碑揭幕的照片和廖承志同志题写的总理诗句。为了回国后送朋友,笔者又到诗碑边的书摊上买了几套,每套30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多元。拜访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日本的发行人秋冈先生,他送的礼品是一小盒日本茶叶、一本2001年年历和其女的一本新著。在访日期间,收到的最贵重礼品,大概算是两瓶日本梅酒,这是一位同我们有几十年交情的日本新闻界老朋友送的。
我们是应日本外务省邀请,由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派出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团员中有六七十年代驻日的老新闻工作者,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重要新闻单位的部门领导。访日期间,受到日本政界、新闻界的热情接待,跑了东京、京都、大阪等城市,采访了几个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规格不高也不低,交往不多也不少,交谈话题广泛,办了一些事情,但笔者收到的礼品,大致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其他同行也大体如此。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访问日本,使人感到礼不在贵,有情则重,正所谓“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日本人讲礼貌,见客鞠躬,逢人问好,这是原来就听说的,但送礼的特点,是这次访日才知道的。
一个日本人,从生到死,似乎终生处在“礼”中,应酬场合,送礼收礼,道道多多,诸如“出生祝”、“七五三岁祝”、“毕业祝”、“成人祝”、“就职祝”、“结婚祝”,还有恭贺乔迁之喜、新居落成,慰问病人、看望长辈以及迎新年、过圣诞、度情人节,红白喜事等,都要送礼。据说,一个日本人一年平均要送十来次礼。在笔者看来,送礼似乎成了生活中的沉重负担,如果礼品不贵,分量不足,就没“面子”,就显寒碜。日本人同样也讲“面子”,但似乎并无负担之感,而是自然而然,是生活乐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礼轻情义重”已成共识。二两茶叶、瓜籽,一张贺年卡、明信片,一本书、一束花,都够意思。
当然,礼品包装要精美,礼数要到家,还要实用。比如给新生婴儿送礼,送相片册、育婴手册;给入学儿童送礼,送钢笔、送书包;给男女青年送礼,送别针、刮胡刀;探望病人,送书、送鲜花;参加葬礼,送香典;友人出行,凑份子,如此等等。据说,最便宜的礼品只合人民币两三元钱。这在经济高度发达、国民相当富裕的日本,只是小菜一碟。送礼品,除了节俭,日本人注重环境保护,送的茶叶、瓜籽要没喷洒农药的,送的贺年卡、明信片许多是再生纸制的。
中国和日本,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注重礼义,讲究送礼,是人之常情。但比较当今日本和当代中国,日本人送礼似乎比我们要精明一些。礼不在贵,有情则重,给人以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