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穷山沟里走出个“全国田径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14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穷山沟里走出个“全国田径之乡”
谭飞
  甘肃定西历史上曾以“苦瘠甲天下”闻名,如今也还是个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通渭县又算得上“苦甲定西”,在定西地区7个县中基础条件是最差的。记者最近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这片穷苦之地居然在1990年、1994年和1998年连续三次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通渭县还在1992年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8年再次被确认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穷县办体育,内行人一听就知道有多难。体育还要办出点名堂,那就更难。通渭县体育局局长张景武说,一年不算人员工资,各种经费投入加起来不过区区10多万元,这还是跑上跑下,一万、两万元累积的结果。
  穷体育不等于出不了人才。自1972年创办定西地区第一所体校——通渭县青少年业余体校以来,通渭已累计为甘肃省输送600多名运动员,其中5人达到健将级,11人达到国家一级;有19人先后破31项甘肃省纪录;累计参加全国、省级比赛1691人(次),获金牌549枚。今年有5名运动员代表甘肃参加了九运会比赛。
  穷山沟里能走出个“全国田径之乡”,靠啥?张景武说:靠穷,靠苦。通渭多山,山地公路就成为野外训练基地。而通渭输出的体育人才以田径为特色,田径人才又以中长跑和山地自行车为特色。这些运动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贫瘠之地天然孕育了他们的韧性和吃苦精神。上体校、当运动员,也因岁月累积渐成农村孩子走出山村的一种追求和时尚。
  贫穷也并没有阻止普通老百姓对体育的喜爱。目前,全县有14个体育协会。每年举办县级以上田径、篮球、足球、门球、棋类、爬山、拔河等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不下10次,参赛人数在2000人左右。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今年通渭县农业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命名为“丰收杯”的篮球赛就吸引了全县23个乡镇全部组队参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